中國半導體企業近日密集披露上半年業績,透露出晶片行業的「寒氣」。有媒體表示,2022年,中國消費電子的低迷已是事實,而2023年的半導體前景仍然黯淡。

中芯國際營收淨利均兩位數下滑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8月25日發布的2023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兩位數下滑。

據中芯國際報告,上半年實現收入約30.23億美元,同比下降1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34億美元,同比下降34.10%。

報告期內,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為27.59億美元,同比減少21%。晶圓銷售量由上年同期的372.7萬片減少至本期的265.5萬片。報告中所述的晶圓數量均以約當8英吋晶圓為單位。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對於淨利潤下滑,中芯國際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本期銷售晶圓數量減少、產品組合變動和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減少主要是由於本期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減少所致。

2023年上半年,全球消費動力持續疲弱,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下游市場的銷售量呈明顯收縮。由於2022年產業鏈的過度囤貨和需求透支,報告期內全球半導體庫存的消化進程緩慢,行業整體仍處於周期底部。

報告稱,從中國大陸情況看,現階段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一定程度地依賴進口。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之一,國內現有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工藝技術能力與實際集成電路需求仍不匹配。

有關供應鏈的風險,報告提到,中芯國際部份重要原材料、零備件、軟件、核心設備及服務支持等在全球範圍內的合格供應商數量較少,且大多來自中國境外。未來,如果發生供應短缺、延遲交貨、價格大幅上漲,或者供應商所處的國家和或地區與它國發生貿易摩擦、外交衝突、戰爭等進而影響到相應原材料、零備件、軟件、設備及服務支持等的出口許可、供應或價格上漲,將可能會對公司生產經營及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關於地緣政治風險,報告稱,隨著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美國等國家/地區相繼收緊針對半導體行業的出口管制政策,國際出口管制態勢趨嚴,經濟全球化受到較大挑戰,對全球半導體市場和晶片供應鏈穩定帶來不確定風險。

該報告還特別提到了中芯國際遭到美國政府的制裁,包括美方將其列入「中國涉軍企業清單」等。

中芯國際稱,未來如美國或其它國家/地區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升級,限制進出口及投資,提高關稅或設置其它貿易壁壘,公司還可能面臨相關受管制設備、原材料、零備件、軟件及服務支援等生產資料供應緊張、融資受限的風險等,進而對公司的研發、生產、經營、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報告,中芯國際2022年銷售額在全球晶圓代工企業位居第4,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晶合集成營收淨利雙降

除中芯國際外,中國多家晶圓代工企業近日陸續披露了半年報。

據中國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晶合集成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50.44%;淨利潤虧損4,361萬元,同比減少101.66%。

晶合集成是一晶圓代工廠商,也是安徽省首家12英吋晶圓代工企業,由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台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設,目前已實現150nm至55nm製程平台的量產。今年5月,晶合集成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國芯科技淨利同比虧損161%

8月24日晚間,國芯科技發布2023年半年報。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增收降利,其中歸屬淨利潤虧損3,734.97萬元,同比減少161.19%;扣非後淨利潤虧損6,946.46萬元,同比減少456.91%。

股東持續減持疊加業績低迷,股價走勢承壓。8月25日,盤中創下一年以來的新低。當日收盤,收28.61元,較今年4月6日高點跌去47.22%,市值已不足百億,為96.13億元。

國芯科技於2022年1月登陸科創板,是一家聚焦於國產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應用於信息安全、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邊緣計算和網絡通信三大關鍵領域。

士蘭微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4,122萬元

8月18日,士蘭微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44.76億元,同比增加6.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4,122萬元,同比減少106.88%。

對於業績下降的原因,士蘭微表示,報告期內,下游普通消費電子市場景氣度相對較低,造成公司部份消費類產品出貨量明顯減少、其價格也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對公司的銷售和利潤增長造成一定壓力。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三安光電淨利同比減少81.76%

8月5日,三安光電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4.69億,同比減少4.33%;實現歸屬淨利潤為1.7億,同比減少81.76%。

半年報顯示,公司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晶片為核心主業。

韋爾股份上市後首次現淨利虧損

8月14日,中國IC設計行業龍頭韋爾股份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58億元,同比下降19.9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3億元,同比下降93.25%。

這是韋爾股份自2017年上市、2014年有公開業績記錄以來,首次出現扣非淨利潤虧損。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對於營收和淨利潤雙降的原因,韋爾股份在財報中解釋稱,受到地緣政治及宏觀經濟形勢的持續影響,下游需求整體表現低迷。公司營業收入出現小幅下降,同時,由於產業供應鏈端庫存高企,供需關係錯配,導致部份產品價格承壓,進而對毛利率產生了較大影響。

韋爾股份一直從事半導體產品設計和分銷業務,其產品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網絡錄像頭、安全監控設備、汽車電子和醫療成像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據大陸媒體報道,2022年,消費電子的低迷已是事實,整個行業都期盼著2023年的反轉,但2023年半導體前景黯淡。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短期內,智能手機發展難有大的創新突破。而智能手機之外,PC市場也面臨增長壓力。除了許多電子市場的終端需求疲弱外,許多半導體公司還面臨著庫存過剩和定價壓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