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峰出席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主持的網台節目,談及《港區國安法》下的新聞自由。

劉慧卿問到,特首或官員近年「這樣對待傳媒」,李立峰有何說話想跟對方說,李立峰回應「很坦白講,我真是不知道可以再講甚麼」,他認為基本問題在於政府與傳媒的關係是傳媒監察政府,「如果記者問一些具批判性的問題,是很正常、很合理,是他們的職責」。

他續指傳媒講負面的事,並非是要「唱衰」哪一個,而是道出市民需要知道的,正如天文台在天氣差時,更加需要告知市民。上述道理在自由社會「大家明白」,認為政府需要明白,但過去幾屆的政府不太肯開誠布公。

李又說,過去兩年政府有收緊「規矩」的趨勢,例如查冊方面,但希望政府意識到資訊流通的重要,並意識到記者監察政府的工作是正常職責,「(記者)不是同你有仇」。

「功夫茶」停刊 具批判性內容消失為大趨勢

被問到《東方日報》以往經常批評政府的「功夫茶」專欄停刊,李說以整個趨勢而言,一個以辛辣文筆批評政府的專欄不存在,加上早前尊子漫畫停刊、香港電台《頭條新聞》停播、節目風格改變得「四平八穩」、眾新聞結束等,表達風格具有批判性、諷刺性強的節目「似乎一個又一個在公共空間消失了」。

他又說,《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等,以往被親建制人士視為「黃媒」,不過《東方日報》並非「黃媒」,而是相對建制的媒體,但其欄目仍然消失,更是強化現時的「大趨勢」。

但李立峰亦指出,「功夫茶」停刊事件是「獨立案例,背後(對方)怎樣想你不知」。但如果當社會「任何批評聲音都消失」,政府會難以發現問題,壓制批評下,社會的迴響未能浮現,長遠會影響施政、政策合理度,甚至在缺乏監察下社會問題愈趨嚴重,包括貪污。

記者擔心煽動罪多於國安法

至於煽動罪等刑事罪行對新聞機構的影響,李立峰指,自己過去一年半載的研究中,有記者表示不太害怕《港區國安法》,但擔心容易觸犯《煽動罪》,當中引起對政府仇恨的元素。

「甚麼叫引起仇恨?你罵它(政府)兩句算不算引起仇恨?」認為煽動的範圍很廣闊,灰色地帶比《港區國安法》更模糊,慨嘆此「令新聞更加難做」;就算是被訪者,亦擔心同樣的問題。

引述新聞界:涉紀律部隊的調查新聞最敏感

李立峰稱過去近兩年與80人訪談,絕大部份是新聞工作者,部份仍然從事監察性的新聞報道,他憶述問及他們繼續從事相關工作的意義,有人回答令他印象深刻,對方稱「繼續存在就是意義」。

李表示,以往講新聞的意義,通常是監察社會等,但現時部份新聞工作者在艱難的環境下「好難講到咁大或理想化」,堅持本身就是意義。

李立峰表示,香港的新聞自由「跌得好緊要」,以往有的新聞,例如調查報道,現時如果涉及紀律部隊的問題會被傳媒視為敏感,自己曾經訪問的新聞工作者亦稱,最敏感的是紀律部隊範疇。

他又認為,新聞自由倒退不止媒體本身是否夠膽去做,而是「還有沒有人肯答東西」,例如需要2至3個消息來源認證,令報道更紮實,但現時「找一個都難」。

公共領域基本遊戲規則不同 干預學術變得無所謂

李立峰舉例,廉政公署調查中大一醫學中心事件,罕有在調查階段已經公布。廉署執行處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後,方有傳媒轉載其言論。李立峰認為,以往有同類事件,不同傳媒已經會找不同人訪問,但現時未必有人肯講,加上即使查錫我肯講,傳媒「未必做第一個找他的人」。

不過當有第一家傳媒報道,其它傳媒「感覺上相對安全」,認為現時的現象或做事方式,「側面地看到,大家如何應對相對上以往少了很多空間、很多自由的環境」。

早前香港民意研究所不再公布10項調查系列的數據資料,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亦曾經表示,「六四」34周年的調查是收到政府部門的提示而取消公布。劉慧卿回顧2000年港大民調風波,電視直播聆訊過程,最後港大校長鄭耀宗辭職。

李立峰慨嘆過去兩、三年在公共領域的基本遊戲規則已經不同,「以往是你要干預都不要那麼明顯,被人知道你想干預都好大問題,但現時似乎很多壓力,是當相關部門或勢力要施壓時,做得明顯了,讓大家全都知道好像無所謂」。

李立峰透露,選讀新聞的人越來越少如是過去十多、二十年的現象,但近年「明顯地跌得更厲害了」,但是新聞界面對的問題除了政治,亦是工資低的問題。不過即使如此令想做記者的人少了,但現時仍然想入行的人的「質」會很好,甚至比過往的畢業生更知道自己想如何,更有想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