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敏是一位照顧者,她的母親年事已高,也患有頗為嚴重的認知障礙症,甚至已經無法獨自留在家中的情況。思敏不顧一切地決定辭去工作,全心全意地留在家裏全天候地照顧母親。

思敏的這個決定的確有點衝動,因為她即將面臨著許多困難和犧牲。首先,在香港這個社會裏,第一個必然是經濟問題,這成為了她的一大負擔。辭去工作意味著她已經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她母親的醫療費用卻是幾何級數上升,這對她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她不得不倚賴她和母親的積蓄和及少得可憐的社福津貼來維持她們的生活,使得經濟壓力一直纏繞在她的心頭。

其次,思敏的婚姻關係也受到了影響。她一直渴望結婚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但是照顧母親卻佔據了她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她無法在照顧和追求愛情之間找到平衡,這使得她的感情生活充滿困惑和挑戰。漸漸地,她開始感到孤單和無助,因為她無法把握屬於自己的幸福。

此外,思敏的情緒狀況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長期的照顧工作和經濟壓力使她感到極度壓力和疲憊。她常常感到情緒低落,無法找到自己的快樂和滿足感。這種情況進一步把她與他人的社交活動都隔絕了。因為她的時間和精力都被照顧母親的工作所佔據,加上失去了工作後,她失去了接觸他人的機會,更別談參與社交活動了,慢慢地她逐漸與外界脫節。

當思敏陷入困境時,思敏向社工求助。社工告訴她:「照顧者不需要親力親為地承擔所有責任,也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活。」他鼓勵思敏尋求外部支援(簡稱:「外判」),例如:僱傭工人姐姐或使用社區的照顧服務,以減輕她的負擔。這位社工的說話提醒了思敏,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敏逐漸學會了接受幫助和尋求生活的平衡。她僱傭一位印尼工人來協助照顧母親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尋找到一些社區資源和支援服務,以減輕自己的照顧壓力。這使得她可以重返職場,也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去享受過往的社交生活。因此,思敏也逐漸學會了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她定期參加照顧者的支援小組,她的社交生活也能夠給予她一個安全的空間來宣洩情緒和獲得支持。

隨著時間的過去,思敏逐漸找到了生活的曙光。她意識到照顧母親是一個負擔和挑戰,但也是一個教育和成長的機會。她從中學會了愛與奉獻,也學會了放下過高的期望和追求,並學會了珍惜當下的幸福。現在的她,反而把母親照顧得更好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