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愛爾朗根大學日前宣布,已於6月1日停止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合作。德國教育部長對此表示讚賞,並認為德國研究機構和大學有責任保護自身免受領取中共公派生所進行的間諜行為。

2023年7月27日,德國愛爾朗根大學(全稱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發言人表示,由於對中共間諜活動的擔憂,該大學已於6月1日停止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合作。據悉,該大學還結束了與部份中國博士生的合作。

愛爾朗根大學是德國第一所決定叫停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合作的高校,校方稱此舉是回應德國聯邦經濟與出口管制局(BAFA)的審核,該機構負責監督敏感貨物、軟件和技術,特別是軍事應用產品的出口限制遵守情況。

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部長Bettina Stark-Watzinger(自民黨FDP )

7月29日對德媒表示,她對中國學生可能帶給德國的潛在風險感到擔憂,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中共)正日益成為科學研究領域的競爭者和系統性競爭對手」。

她認為,「愛爾朗根大學認識到,由於獎學金的條件限制,CSC獎學金獲得者無法充份行使德國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而且學術間諜活動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做出這樣的決定。愛爾朗根大學的決定也應激勵其它院校重新審視它們與 CSC 的合作關係。」

德國教育部長還表示,中共政府獎學金是戰略工具,應阻止這種間諜行為,這可能會加速德國學術界劃清界線。

據德媒Table.Media報道,根據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HRK)提供的信息,德國其它幾所大學也在考慮今後不再招收穫得中共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獎學金的中國學者。

HRK新聞發言人Christoph Hilgert 對德媒表示,「其它大學目前有具體考慮,至少在某些學科領域排除 CSC 獎學金獲得者。」

在此背景下,德國大學協會(Deutscher Hochschulverband)呼籲,解決這個問題不應該一刀切,而是視情況而定。該協會負責人Hubert Detmer表示,「 如果確實懷疑有間諜活動,這種排除可能是必要的。」

德媒此前曾披露,中共如何控制在德留學的精英學子,指對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赴德留學的學生而言,忠於政府是頭等大事,一份「緊箍咒」的限制性協議讓他們俯首聽命,但這種協議違反了德國的學術自由原則。

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獎學金的學生們,必須「自覺維護祖國榮譽」,「留學期間應服從駐外使(領)館的指導和管理……」。定期向使領館及國內推選單位匯報學習進展情況,並填報一份「情況報告表」,顯然是為第三方收集訊息所用。

其實,讓中國研究生、博士生等參與德國公司的個別項目,以致他們能夠很方便地獲得有關研究項目的信息,這在德國並不鮮見。

那麼,儘管存在這些風險,德國教育和研究機構卻依然對中國學生充滿興趣,究竟原因何在?答案是 :需要第三方資金。

由於德國大學人數不斷增加,教學成本也隨之增加,大學正在努力尋找額外的研究收入來源。

例如,2017 年,美茵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at Mainz)從中國科技集團華為獲得9萬歐元用於聯合研究項目。 這些項目往往很難被發現,因為德國大學在受到詢問時會聲稱涉及商業機密而迴避答覆。

在此背景下,孔子學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們代表了與中國(中共)大學和教育部的直接聯繫,從而成為德國和中國之間的橋樑,以便向德國高校等提供相關的第三方資金。

據政府信息顯示,德國共有19所孔子學院,其中大部份隸屬於德國大學。在年度報告中,聯邦憲​​法保護辦公室將這些機構歸類為政治影響力的工具。 報告稱,「在教育和研究領域,中國(中共)的活動和合作形式有可能損害學術自由。」

此前,德國安全部門向媒體報告了 2020 年發現的一宗案件,該案件至今仍在處理中。 據稱,一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代表(中共)國家對德國北部的一家醫療技術公司進行了間諜活動。

Nancy Faeser(社民黨SPD) 領導的德國聯邦內政部表示,中共在商業、工業和科學領域的間諜活動構成了「相當大的危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