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爆紅,被推上今年下半年第一首全民熱歌的位置,在大陸歌壇掀起風波,引起一場反思當下的大討論。分析認為,這首歌所影射的正是中國社會的現實——黑白顛倒、以醜為美。 《羅剎海市》攪動了中國音樂、戲曲、評書、相聲等藝術形式。相關數據顯示,《羅剎海市》佔據了QQ音樂新歌榜、熱歌榜、流行指數榜、聽歌識曲榜、騰訊音樂榜等榜單的首位。「羅剎海市」抖音詞條播放量超15億。
自《羅剎海市》走紅以來,刀郎新專輯詞條的相關搜索量同比暴漲六千多倍,7月27日,「刀郎專輯」登上淘寶熱搜第二名。
《羅剎海市》持續引發風波。《河南日報》旗下的《頂端新聞》報道,連日來,希望聯繫刀郎方面,試圖讓他闡述創作動機,以及回應網民議論。7月29日,刀郎經紀方表示,「實在不好意思,這事我也負責不了。目前我們統一對外不會有任何東西(回應)」,並強調這是刀郎和經紀公司的共同態度。
對《羅剎海市》,網絡上出現種種解讀,刀郎及其唱片公司則始終保持沉默,並拒絕了多家媒體的採訪,給網民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刀郎本名羅林,出生於1971年,2004年1月,他的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從新疆火遍全國,此後他的一些歌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眾歌曲。
2008年至2021年間,刀郎又推出一些專輯,但反響平平。
直到今年7月19日,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出爐,上線一周播放量超十億,特別是其中一曲《羅剎海市》立即衝上熱搜,網評如潮,演變成一場關於當下反思的大討論。就連不少大學教授和經濟學者也加入評論大軍,對歌曲進行解讀和引申。
《羅剎海市》的歌詞雖源自《聊齋誌異》,但字裏行間劍指現實。有網民認為,《羅剎海市》是一首意有所指的諷刺歌曲,有人解讀這是在抨擊如今華語樂壇的「虛假繁榮」,有人認為他諷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醜為美」等等。
《羅剎海市》與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集《聊齋誌異》中的一個故事同名。那麼《羅剎海市》到底寫了甚麼?
南京大學文學碩士魏春亮發帖說:蒲松齡的原著《聊齋誌異》寫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國家——羅剎國,那裏的人以醜為美,見到好看的主人公馬驥,嚇得四散逃跑;而長得越醜,當的官越大。
刀郎的歌和蒲松齡的小說,共享同一個主題:對黑白顛倒、美醜不分的現實做辛辣的諷刺。
網民查閱典籍後直呼找到了這首歌的弦外之音。《羅剎海市》被視為對當下大陸社會「光怪陸離,黑白顛倒」現象的影射。
刀郎新作《羅剎海市》的歌詞中寫道:「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 有評論指出,這首歌實際上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暗諷,「從『指鹿為馬』到『指鼠為鴨』,再到『指驢為雞』,這個世界亂套了」,「乍一聽歌詞是無厘頭段子,實際內涵和外延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
港媒《香港01》的分析文章說,刀郎歌曲和專輯所揭露的社會現實,是更為關鍵的,「因為我們正在面對的,正是一個不斷被『顛倒』的、『以醜為美』的世界。」
文章以齊齊哈爾體育館坍塌事故為例,指出作為遇難學生的家長,原本應該是第一時間獲知搶救訊息並給予最大程度安撫的,卻被地方政府顛倒為被「維穩」的對像。
為地方政府,原本應該是「以人民為中心」,卻在事發後不見蹤影,顛倒為新聞通稿裏很「政治正確」的重視與關照。類似的顛倒情況,也發生在今年4月北京長峰醫院大火事故後。
評論員戈壁東認為,這首歌的走紅反映出中國民眾對中共政權的憤怒已達到了一種非常大的程度,但又無可奈何,所以要尋找各種各樣的渠道表達和發洩。◇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