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pik)
 (Freepik)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會感覺膝關節開始喀喀作響、疼痛,嚴重的走路或站立時間稍微長一點就受不了,這些問題大多是由膝關節退化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還有些人置換了人工關節,但數年後卻又感覺到關節疼痛。

台灣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Chiu-Hsia Cheng) 在大紀元姊妹媒體新唐人電視台的《談古論今話中醫》節目中告訴大家減緩、逆轉膝關節退化的方法,透過針灸和中藥治療,或自己進行穴位按摩,再配以適當的運動和食療補養,可以保持膝關節長久健康。

膝關節退化的原因

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是骨頭末端起緩衝作用的軟骨逐漸退化,軟骨破損後,骨頭之間摩擦產生疼痛。

鄭秋霞表示,除了軟骨退化之外,臨床上的很多情況是,在骨頭還沒有磨損之前,可能韌帶會先鬆弛,肌肉為了固定關節就會過度緊繃,這就會使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空間越來越小,增加了骨頭間摩損的可能性。

她在臨床上發現,僅換人工關節並不能保持關節健康長久。一些人在換人工關節5年、10年後,仍然會感覺關節痛,因為那時雖然骨頭不會磨損,但肌腱和韌帶仍會變得無力、會發炎。

鄭秋霞強調,由於肌肉和韌帶無力是造成關節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肌腱和韌帶還沒有完全弱化之前如果使其強健起來,就有機會減緩關節退化甚至完全恢復。靠自己保養或中醫師的治療,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每天5分鐘 按摩3穴位強化肌腱韌帶

鄭秋霞建議,每天按摩梁丘穴、血海穴和伏兔穴,每個穴位按摩5分鐘,有條件可以按摩更長時間,有助於強化肌腱和韌帶,保持膝關節健康。

中醫發現,經絡是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人體有12條經絡,分別對應著12個臟腑,穴位是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通過按摩或針灸相關穴位,可以調理和治療相關臟腑疾病。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鄭秋霞表示,梁丘穴和血海穴分別在大腿外側和內側、膝蓋上方約3根手指寬處,輕輕按摩有酸脹的感覺。伏兔穴在大腿前面、膝蓋上方約8根手指寬處,可用指關節稍微用力按壓,如果發現有痛點,就表明裏面可能有氣結。

中醫認為,氣是生命活動的一種必需物質,它在體內不斷循環流動以保持人體康健,氣如果停滯則可能引起疾病。氣和血相互依存,營養臟器組織。

鄭秋霞說,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當自己把痛點處疏通後,也會加強血液循環,局部肌肉就會得到更多的營養,可以強化關節的肌腱、韌帶。

每天10分鐘 兩組無重力鍛煉

鄭秋霞還推薦她獨創的兩種強筋健肌運動,可以躺在床上做,都是無重力性運動,可以避免體重壓迫膝關節。

抱膝運動

做法:先平躺,兩腿曲起、兩腳心著地。把一條大腿抬至與床垂直,用手穩定住大腿,小腿盡量向上抬起伸直,然後小腿再自然垂下,每天每條腿重複做100次,每天鍛煉約10分鐘。可以從10次、20次開始嘗試,循序漸進達到目標。

功效:強化股四頭肌,增強膝蓋的支撐力。

 

(談古論今話中醫)
(談古論今話中醫)

拉筋操

做法:先平躺,兩條腿彎曲,小腿儘量靠近臀部。用手抓住腳踝,抬高腹部,每天做10分鐘左右。

功效:令股四頭肌伸展。

 

(談古論今話中醫)
(談古論今話中醫)

退化性關節炎的注意事項

今年62歲的鄭秋霞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透過中醫按摩和針灸治療,加上適當運動,已經開始退化的關節仍然可以恢復。

她說,她在不到50歲時膝蓋就開始痛,她就每天中午給自己針灸,持續做了5年多,現在膝關節非常健康。期間她並沒有停止運動,經常爬山、打羽毛球和游泳。

鄭秋霞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保持理想體重,以免造成關節的負擔。

2.還要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3.平時要適當的休息,不要久坐、久站,也不要連續走路太久。

4.保持適當的運動,不要關節一痛就不敢動了,事實上痛就表示關節虛弱,就需要更強化它。

5.儘量做一些無重力性運動,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也要避免過度跳躍的運動。

6.儘量避免搬重物,避免下肢過度勞動,可以用一些器材或不同的姿勢來替代,以免傷到膝蓋;減少上下樓梯;儘量不要穿高跟鞋。

保養膝關節 食療補鈣很重要

骨頭在退化過程中,鈣質會流失,鄭秋霞表示要緩解和逆轉關節退化,補充鈣質很重要。食療是有效補充鈣質的好方法,含鈣量高的食物,有牛奶、芝士、豆腐、豆乾、菠菜、海帶等。

小魚乾補鈣很有效,但它的膽固醇含量很高,鄭秋霞建議,每日攝取量不要太大,最多兩大湯匙。排骨和雞蛋也含有很多鈣質,但它們也含有較多膽固醇,因此膽固醇、血脂比較高的人要酌量食用。

鄭秋霞提醒,中醫認為多吃酸的東西,會促進骨質疏鬆,因此尤其對於關節有退化的人士,要儘量少攝入乳酪、乳酸飲料等酸的食品。此外,咖啡會影響鈣和鐵的吸收,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所以偶爾喝沒問題,但不要過度飲用,以免對關節造成損害。

另外,還要儘量少吃低於體溫的冷食,特別是關節已經非常怕冷、怕風的人,在吃水果方面也要注意。

排骨加一藥煮湯養護關節

鄭秋霞還推薦了一款養護關節、防止骨質疏鬆的食療方案「骨碎補排骨湯」。

做法:排骨約300克先汆燙好,取骨碎補5錢(約20克),加入約1,200毫升水燉煮至軟爛,每天吃一至兩碗即可。

鄭秋霞表示,骨碎補有補腎、強骨的作用,可以促進骨頭對鈣質的吸收,延緩關節退化,預防骨質疏鬆。素食者也可以用猴頭菇等食材來代替排骨食用。

以上提到的草藥中的一些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