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令人關注的是,柏林已經改變了對北京的態度,用更加警惕和敵意的姿態取代了曾經的包容和同情政策。

毫無疑問,華盛頓會樂見德國仿傚美國做出類似的改變。然而鑒於柏林的全面態度是雙方相當程度妥協的產物,德國似乎已經走在了前列。與此相似,日本在最近於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會議上在這個問題上展現了同樣的態度。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聯合政府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64頁的戰略文件,聲稱德國必須改變,因為中國已經作出改變了。文件稱中共政權試圖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德國聲稱這種秩序幾十年來一直在維繫著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柏林發布的這份戰略文件還認為,中共政權的目標是讓中國獨立於世界其它國家,同時讓其它經濟體依賴中國。

儘管這份戰略文件堅稱中國仍是德國貿易的「夥伴」,但也將北京的「系統性競爭」描述為「日益突出」。除此之外,柏林的這份戰略文件還尖銳地指責北京利用「技術依賴……來實現政治目標」,並將「民事和軍事政策」混為一談。新戰略文件聲稱,這些考慮因素和北京在印太地區爭奪霸權的努力構成了對歐洲和全球安全的巨大威脅。

2007年8月13日,中海集運的一艘貨櫃船在德國漢堡(Hamburg)的主要貨櫃港口裝貨。德國北部擁有繁忙的漢堡港、不來梅(Bremerhaven)港和基爾(Kiel)港,是國際航運中心。漢堡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之一。(Sean Gallup/Getty Images)
2007年8月13日,中海集運的一艘貨櫃船在德國漢堡(Hamburg)的主要貨櫃港口裝貨。德國北部擁有繁忙的漢堡港、不來梅(Bremerhaven)港和基爾(Kiel)港,是國際航運中心。漢堡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之一。(Sean Gallup/Getty Images)

一段時間以來,華盛頓對北京越來越不信任,有時甚至充滿敵意。從嚴格的時間角度看,柏林似乎也在跟進這種步伐。然而考慮到柏林過去對華盛頓的批評,以及朔爾茨總理不久前才對中國進行貿易訪問,德國的改變更有可能是一個獨立作出的決定。在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情報機構最近才將中共列為「在德國的經濟和科學間諜活動以及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最大威脅」。

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僅增長了3.1%。然而,德國的進口卻增長了33.6%,這使得德國的貿易逆差額接近1000億歐元。

考慮到這些問題,德國的新戰略旨在使德國「在關鍵領域減少依賴性」,特別是醫療技術、醫藥產品和稀土等方面。新戰略文件還尋求修訂法律,以考慮到所有貿易安排中的「安全利益」以及德國的在華投資。德國將制定一份受出口管制的商品清單,重點關注網絡安全和監控等。此外,該戰略文件還旨在「拓寬我們(德國)與亞洲以及亞洲以外地區的經濟關係」。

毫無疑問,尤其令北京惱火的是,德國的新戰略文件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了強硬而明確的立場。它承諾柏林將改善與台灣的關係,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堅持任何與大陸的統一都應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和平進行。該文件還與美國一道向中共施壓,要求其放棄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發展中國家」地位。

德國沒有提到與中共貿易的「脫鉤」,儘管這個概念在華盛頓早已深入人心。相反,德國人更喜歡「去風險」這個說法。柏林的言下之意就是,繼續與中共保持貿易聯繫,但同時確保不依賴中共,不受中共的欺凌和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如果說這個戰略並不尋求切斷兩國經濟的聯繫,那麼它確實強烈建議德國企業將其供應鏈多樣化,遠離中共控制。當被問及柏林是否會強制推行這種多樣化時,朔爾茨總理明確表示,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德國企業已經在沒有政府壓力的情況下開始了多樣化進程。正如本專欄廣大讀者所知,美國和日本企業也是處於同樣的進程。

毫無疑問,中共政權對德國的這個政策變化並不滿意。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美國和日本抵制中共政權不公平、有時甚至是蠻不講理的貿易行為,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似乎急於在美國和日本與中共保持距離時獲得某些優勢。就在幾個月前,朔爾茨總理率領德國貿易代表團訪問北京;而就在幾周前,中國總理李強還強調了中國與歐盟的緊密聯繫,尤其是與德國的「牢固關係」。

北京肯定認為歐洲的這種定位相對於美國和日本的敵意而言是一種保護。隨著最近七國集團(G7)同意限制對中共的經濟依賴,以及現在柏林推出的新戰略,這種保護似乎已經消失。到目前為止,人們幾乎沒有看到來自北京的反擊,然而一場風暴遲早都會降臨,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作者簡介: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SUNY)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亦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網誌。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2014)。

原文:Germany Challenges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