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或其它病因,比如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會導致肌肉質量減少而發生「肌少症」,造成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失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說,其實多數肌少症的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但有一些人看似身材肥胖,實際上卻是肌少症患者,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
臨床上,通過肌肉質量、肌肉力量等檢測,可以診斷是否為「肌少症」;經診斷為「肌少症」的人,需要配合補充適當營養,包括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和維他命D,同時在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之後,多數都能增強肌力和生活功能。
楊蕙黛提出,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非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同時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由於這些肌肉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運送等吞嚥動作,就會產生吞嚥障礙,稱為「肌少症吞嚥困難」。
而此種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會惡化「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楊蕙黛表示,在65歲以上的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之外,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
對於「肌少症吞嚥困難」的處理,可以藉由肢體的物理和職能治療,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增進四肢骨骼肌、吞嚥肌群的肌耐力和協調性,以強化吞嚥技巧,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補充足夠的營養,即能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也避免落入上述「肌少症」的惡性循環之中。
楊蕙黛補充說,醫學研究發現,罹患骨質疏鬆者,同時也罹患肌少症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因此認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和共病之關係。
當出現四肢瘦削、無力等疑似肌少症的症狀時,或是合併吞嚥困難的情況,務必前往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
此外,無論是「肌少症」或「肌少症吞嚥困難」,都有機會在復健治療之後,獲得明顯進步,一樣能過著有品質的銀髮生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