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方面陷入困境,面對獨裁政權,一位經濟教授提出制定外貿戰略以對抗中共的經濟威脅。

德國政府6月中旬發布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時,把中國定義為「夥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並預告,將另外公布對華策略。但顯然柏林政府內部對如何應對如今的中共,觀點不一致,因此遲遲不能公布新的對華政策。《商報》引述知情人的分析認為,7月初議會夏季休會以前是趕不及公布新政策了。

德國比歐盟其它國家更依賴中國

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德國經濟最依賴中國,例如化工集團巴斯夫、大眾和寶馬汽車財團等重要企業,其很大一部份銷售額都在中國。近年來,中共也一再利用這種經濟依賴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德國在醫療初級產品、稀土、半導體、電腦晶片和高科技產品等方面都非常依賴中國。幾天前,北京宣布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而這兩種原材料對製造晶片等很重要,這使得各公司都感到震驚。德國工業協會聯合會(BDI)執行委員會成員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表示,這「明確了現在迅速減少對關鍵原材料依賴的緊迫性」。

另外,中資企業也逐步滲透到德國經濟,從今年年初中遠集團購買漢堡港碼頭股權,到華為參與5G建設等,中共已經把手伸到德國本土上來了,甚至介入基礎設施建設了。

經濟教授:對華政策目標多手段少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朗哈默(Rolf Langhammer)教授對於對華政策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針對某個國家制定單獨的策略是「無稽之談」,因為這種基於個別國家的戰略充其量只是「防禦性和反應性」的,而擴寬視野,掌握主動至關重要。

朗哈默教授曾擔任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副主席,至今依然在該研究所工作,他的研究重點包括:國際服務貿易、新興經濟體區域一體化的影響,以及多邊貿易體系的改革。

據德國領先的電子郵件和通訊平台web.de報道,朗哈默教授主張制定總體外貿戰略,闡明如何應對那些隨時可以將經濟作為武器的獨裁政權,就像德國去年在涉及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所經歷的情況一樣。

他也坦言,德國的對華戰略要顧及的方面太多。「我擔心德國政府的對華戰略將非常薄弱,因為目標多而手段少。」

這位教授分析認為,目前國際政治出現了一個新趨勢:減少貿易,將海外投資轉向國內市場。他認為,歐盟及德國自身的市場比與中國的貿易更重要,德國必須重視自己的優勢。

朗哈默例舉了美國最近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指出該法案吸引歐洲人到美國投資,這為美國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他還分析,從長遠來看,未來的增長市場不是中國,可能是印度、非洲或拉丁美洲,而德國必須找到應對的方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