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平日慈愛的父母會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小二的孩子闖了禍卻緊閉著嘴
孩子:……
媽媽:你自己說,你做錯了甚麼?(指示承認)
快說「我錯了」!(強迫承認)
快說「對不起」!(指示道歉)
又這樣?快說「下次不敢了」!(強迫承諾)
孩子犯錯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自己認錯,並保證不再犯,但是孩子卻一直默不作聲,最後結果是爸爸媽媽逼著孩子承認錯誤。
教育孩子時明確指出錯誤,督促他們不再重蹈覆轍的過程是絕對必要的,對孩子的錯輕率處理並不符合教育原則,但是否一定得用嚴厲的命令和可怕的訓斥來督促孩子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溫暖的目光和話語也可以教會孩子承認錯誤並反省。
這種時候需要甚麼樣的溫情話語呢?
「如果知道自己錯了就來牽媽媽的手。」
「如果覺得抱歉就過來抱抱媽媽。」
「如果知道以後不可以這樣,就過來跟爸爸打勾勾。」
「牽手」、「擁抱」、「打勾勾」都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現。孩子透過父母說的話,在得到充份尊重的情況下,比較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道歉、下決心改進。從孩子的立場來看,那些話當然比指示、命令、強迫更溫暖。
孩子並非不覺得抱歉、不知道錯誤,常常是因為父母冷漠和嚴厲的指示而畏縮,換句話說,是因為「害怕」才會那樣。在殺氣騰騰的氣氛中,大人也會感到恐懼而不敢說話。
並非是要容忍錯誤,我們要做的是教導孩子如何承認錯誤和反省自己。只是「提高孩子心靈高度」這個過程可能比較吃力,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視角」開始,少責備,多些溫情,直到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不要用催促的方式,趕孩子上學
「快點起床!」(催促)
「快點洗臉刷牙!」(催促)
「快點吃飯!」(催促)
「快點換衣服!」(催促)
「拜託你,動作快一點!」(求情)
「你再拖下去會遲到!」(威脅)
每天早上,我都要催促兒子快點準備上學。不知不覺間,從「快點」的催促演變成「我拜託你動作快一點」,到最後終於出現「你再拖下去就會遲到!」這樣語帶威脅的話。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清楚,不管身為媽媽的我如何催促,孩子的動作也不會快到哪裏去。不管我說甚麼,兒子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吃飯、慢慢換衣服,根本就不知道媽媽心急如焚,好不容易終於準備好了出門,幸好沒有遲到。
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後,我仔細想了想,從一早開始我到底說了多少次「快點」?再想想,好整以暇送孩子上學的日子屈指可數。換句話說,我們幾乎每天早上都為了上學而戰鬥。
但是我為甚麼要那樣催促?
非得那樣不可嗎?
當我心裏游刃有餘時,才可能好好說話,但是擔心孩子遲到,心情一急躁,說話就不會好聽。
著急的不是孩子,永遠都是我,因為我認為把孩子按時送進學校是媽媽的責任,應該讓他們穿得整整齊齊、吃頓營養的早餐,然後到學校上課,所以總是催促孩子快點。
與其說是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安撫媽媽自己的心情。
本文摘自《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圓神出版社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