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日)發表網誌,指由仁愛堂負責營辦、市建局參與規劃、設計和建造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如期完工,預計7月中開始陸續安排住戶入住。

韋志成指,「仁愛居」由市建局協助管理項目的規劃和設計,以及相關的建造工程,自去年6月底展開工程,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在今年6月底完成所有工程及驗收工作,取得政府發出的「入伙紙」。「仁愛居」包括兩座樓,高4層,合共提供410個單位,將在本月初交予營辦機構仁愛堂。

「仁愛居」的設計採用「橫向型」布局,有別於一般過渡房屋的「直向型」設計,採光和通風更好。韋志成舉例指,以一個實用面積約286平方呎的三人單位,「橫向型」單位的總窗戶面積達到約50平方呎,是「直向型」單位窗戶面積的3倍。

每個單位亦設有俗稱「梗廚」的圍封式廚房,能加強阻隔油煙,並減省在單位內安裝煙霧感應器及消防花灑頭等裝備,單位內的廁所亦設有窗戶。另外,仁愛堂亦撥出額外資助,免費為住戶提供電磁爐、電熱水爐,以及窗口式冷氣機等家電配置。

單位內的廁所亦設有窗戶。(市建局網誌圖片)
單位內的廁所亦設有窗戶。(市建局網誌圖片)

每座大樓的地下亦預留位置設置地下大堂、保安崗位和信箱,為住戶提供基本的屋苑設施。「仁愛居」步行約3分鐘便可到達輕鐵洪水橋站,市建局亦將「仁愛居」兩個主要出入口,設在可直達輕鐵站、巴士站和周邊零售設施的位置,方便居民出行。

韋志成又指,「仁愛居」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大門有4至7米不等的距離,減低住戶間的壓迫感。項目更設有6項公用和社區設施,包括在項目大樓排水管的天台排氣喉安裝紫外光消毒殺菌裝置;在戶外添置多部「太陽能滅蚊機」;在公共走廊則裝設超過100部風筒;兩幢大樓之間的地面空間設有綠化和休憩設施。

項目更預留空間興建一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動室,活動室內安裝有「空氣淨化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