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今日(29日)公布「香港普通學校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挑戰、有效政策及最佳措施研究」的結果,發現超過八成受訪教育工作者認為,課程緊迫和教務繁多是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障礙。平機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設立專業支援人員常額職位,以減輕教師負擔。
平機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進行是項研究,於2020至2021年向141間中小學進行問卷調查,並邀15間小學和12間中學進行小組和個人訪談,當中包括專業支援人員、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校長、家長,了解他們對推行融合教育所遇到的困難。
大部份的受訪校長(81.6%)、教師(85.3%)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85.8%)都認為,課程緊迫和教務繁多是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難。此外,超過70%校長(70.2%)和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70.9%)認為融合教育的相關行政工作繁重,而68.8%的受訪教師則認為人力資源不足是推行融合教育的第二困難。
現時學生在不同階段都要面對不同的統一公開評核,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不僅為學校帶來沉重壓力,也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成果,因為課程過於艱深,令他們難以追上學習進度。一些小組訪談和個人訪談的被訪者認為,要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主流教育課程,並接受主流教育下的評核要求,是現存香港教育的不平等。他們表示雖然有不同評估調適措施可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申請,但這些措施作用有限。
中小學的持份者(包括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師及各專業支援人員)均表示,政府近年持續增加資源投放有助學校推動融合教育。然而,中小學校長反映,最缺乏的資源是人手方面的安排,因為難以尋找合適的人員協助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尤其是缺乏專門照顧某類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支援人員。
此外,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等不同的專業支援人員的資源仍然不足。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在訪談中反映,由於到校次數不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而可能未能接受持續評估,令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難以就學生的變化調整支援策略。一些社工亦反映,鑒於教育心理學家的到校支援並不固定,教師和社工有時需要擔任教育心理學家的角色提供支援。
研究團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並分為「政府政策措施支援層面」、「專業支援和家校合作層面」和「教與學層面」三大範疇。包括增加現時學校資源運用的使用彈性,設立專業支援人員常額職位、推行小班教學並上調整體普通學校的教師與班級比例以支援融合教育、設立「融合教育課程主任」新職位推廣紙筆評核以外的多元或另類評核方法以及加強支援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減輕他們工作職能負擔等。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表示:「儘管社會現時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包容性顯著提高,但這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家長不滿子女在課堂上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騷擾,一些家長則對讓子女就讀特殊學校持保留態度。總的來說,學校和家長仍然過於重視學業成績,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帶來了頗大的壓力,並導致他們的能力被埋沒。平機會將會繼續與持份者緊密合作,以加強他們對平等教育機會的理念、《殘疾歧視條例》及《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的法定要求的認識。」@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