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形形色色的展覽、公眾參與的藝術活動種類繁多,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也廣泛流行於各類活動中。隱藏在設計背後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和達成的目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為了進一步開拓新媒體藝術教育的路向,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2020/21學年首推一年全日制「視覺藝術教育與創意實踐文學碩士」課程(Master of Arts in Visual Arts Education and Creative Practice [MA(VAECP)] Programme),將透過多元化的學習與實踐模式,培養新媒體藝術教育人才。課程鼓勵學生透過相互協作和跨學科的學習及研究方法,以親身設計、參與社區活動、與機構合作的方式,探索新媒體藝術在社會中的運用,將教育的經驗放在創作及行政管理中。
促進學生不同面向發展
新設立的文學碩士課程名為「視覺藝術教育與創意實踐」,目標是學生在學習後可以有兩個發展方向。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擔任VAECP碩士課程主任。他提及,學生若有志於在藝術創意方面發展創作,或者希望在視覺藝術教育、跨學科領域發展,無論是從事創作還是行政,這一課程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課程可以讓學生培養歷史、文化、哲學、美學和教學法的前沿知識,並提供專業水平的藝術和教育實踐機會,促進合作,激發創業和創新。
新課程注重實踐運用
洪強博士表示,過往大學主要投入在教育和研究的領域,如今更加注重應用方面,而這一課程的開辦正是迎合當前社會與大學相聯繫的需要。他觀察到,當前很多的藝術展覽等活動、推廣形式單一,沒有切實考慮到參觀者的需求。他說:「譬如一個展覽推出的小冊子,是否考慮到不同人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份材料,針對外國人、本地人、長者、兒童,設計出的層次、程度、尺寸、語言運用等方式可能都不同。」此時學生便可發揮創意,嘗試設計出適合不同人使用的宣傳冊,而宣傳冊的形式也可以很多元化。
在VAECP碩士課程中,他希望可以發揮教大的優勢,邀請不同領域的教育專家參與課程項目,給予學生一些全新的啟發。正如以上例子,如果專家給予學生指導意見,共同針對不同的對象規劃展覽的細節,相信發揮的效果將有所不同。
另曾於第七十屆iENA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榮獲銀獎、由洪強博士研發的一套集書法,動畫及互動遊戲於一身的中文字學習媒體教學方案,也是新媒體藝術在教育領域實踐的實現。他指自己的創作仍在不斷發展,鼓勵學生也運用他們的專長,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案。
促進多方交流 回饋社會
如何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真正能夠回饋社會,洪強博士也有一些計劃部署,透過自己20多年在新媒體藝術創作領域中所建立起在業界的關係,希望也能協助到課程的發展,幫助學生與社會機構、公司搭建橋樑。
毗鄰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香港藝術館於今年11月底以全新面貌重開,洪強博士在2年前已經與館內的負責人聯絡該館的教育部門尋求合作空間,如今也取得一定的進展。他表示,修讀VAECP碩士課程的學生有機會與香港藝術館未來的展覽合作,無論是在館內實習、參與策展、展出作品,都是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他也鼓勵學生與社會上的一些新媒體公司合作。社會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他們已有的硬件更好地運用,學生的加入便能夠擦出新的火花,嘗試將學習到的知識在公司中實踐。他希望學生在校的作品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可以回饋社會。
*********
VAECP碩士課程已於11月下旬開始接受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為2020年2月25日,預計招收約40名碩士生。入讀課程的學生需修讀合共24個學分的科目,包括四個必修科目(15個學分)和三個選修科目(九個學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