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中國之行給了北京一個絕佳的機會,獲取宣傳上的勝利,而給美國帶來的好處卻很少。

為期兩天的訪問於6月19日結束。這是五年來美國最高外交官的首次此類訪問。布林肯與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北京最高級別的外交官王毅舉行了會談,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僅僅超過半小時的會談。

華盛頓對這些會談給予了積極評價。布林肯在會談中提出了台灣問題、人權問題、中共在古巴建間諜基地等問題,並將這些對話描述為「牢靠」、「有建設性意義」,並且作為一次機會,為日益不穩定的美中關係注入了更多的穩定性因素。

然而,對於長期的中國觀察家以及那些一直主張對中共(CCP)採取更強硬立場的人來說,這些會談似乎遠沒有取得成果。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告訴《大紀元時報》,「只有那些將對話等同於成就的人才願意相信布林肯的訪問是成功的,如果說這次會談有收穫的話,那就是決定舉行更多的會議。」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中共拒絕了布林肯一再提出的恢復雙邊軍事交流的呼籲,而這正是美國所要實現的關鍵目標之一。無論是關於芬太尼前體(註:前體是一種可以參與化學反應的化學物質,其反應結果是生成另一種化學物質)從中國流出的問題,還是任意拘留美國人的問題,如現在被關在死囚牢房的德薩斯州商人馬克‧斯維丹(Mark Swidan),或者是布林肯提出的其它問題,在大約11個小時的會談中似乎沒有獲得甚麼具體的承諾。

布林肯在與習近平會晤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不會在特定的哪一天成功解決我們之間的所有問題,但在各個領域裏——根據我們為這次訪問設定的條件——我們已經取得了進展,並且正在向前邁進。」他認為解決與中國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握手。(Leah Mi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握手。(Leah Mi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一些共和黨議員和前特朗普政府官員並不這樣認為。

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首席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Miles Yu)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次訪問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他說,「中國(中共)總是希望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中共)會把有利於他們的合作條件強加給美國。」

余茂春說,在建立雙邊軍事溝通渠道方面也是如此。

他說,「基本上,中國(中共)想通過拖延戰術從美國那裏獲得儘可能多的讓步,同時在這期間表現出囂張跋扈而危險的挑釁行為,以加劇緊張局勢。」他指出,就在布林肯離開中國的幾個小時後,北京加強了對台灣的軍事騷擾,現在它幾乎每天都在騷擾,一直企圖奪取這個實行民主制的島嶼。

「這幾乎就像是慢動作的敲詐。」

中共宣傳的勝利

布林肯在抵達北京時受到的接待規格相當低。在機場迎接他的只有一位中共外交部官員,沒有紅地氈,也沒有手持鮮花的歡迎人群。好奇的觀眾還注意到在跑道上畫的一條紅線,並在社交媒體上猜測這是否是中共政權發出的信號,警告華盛頓在包括台灣在內的「紅線」問題上不要越界。

2023年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抵達北京。(Leah Millis/Pool Photo via AP)
2023年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抵達北京。(Leah Millis/Pool Photo via AP)

儘管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宣布「雙方也取得了進展,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這非常好」,但是,他是直到最後一刻,在會談開始前一小時,才確認舉行會談。

余茂春認為,北京是故意對布林肯表示出冷落。

甚至連座位的安排也似乎暗示了一種微妙的權力博弈。在6月19日的會議上,習近平以主席身份主持會議,而讓布林肯坐在他的右邊。這與2018年6月習近平與蓬佩奧的會晤不同,當時兩人是並排而坐,中間有一張桌子,這種安排使兩人的地位顯得更加平等。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起第四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進行會談。(Leah Mi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起第四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進行會談。(Leah Mi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6月1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談。(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2018年6月1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談。(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余茂春說,「對中共來說,這是可利用的視覺優勢,他們認為拜登團隊有點軟弱,渴望著與中共合作,所以他們利用了這一點。」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書的作者章家敦(Gordon Chang)認為,布林肯「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一事實表明了「拜登政府政策的軟弱」。

他說,雖然西方人可能不會對這些形象元素有甚麼感受,但是對於中共以及台灣來說,這些隱藏的含義會持續存在。

「這表明中共基本上認為美國不再是全球事務中的一股勢力。」章家敦在接受EpochTV的《Crossroads》節目採訪時說。

曾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擔任貿易顧問的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持相同觀點。

他告訴《大紀元時報》,「對於……習近平來說,這是一場偉大的宣傳勝利;令人費解的是,為甚麼布林肯還要去,畢竟除了為拜登和習近平之間更多的面對面會談鋪路外(這不會有任何作用),甚麼意義也沒有。」

對話是一個「陷阱」

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等議員認為需要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立場。他們也對與中共接觸的前景持否定態度。

加拉格爾擔任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他告訴《大紀元時報》,「中共外交官已經告訴布林肯國務卿:美國必須在與中共合作和衝突之間作出選擇,中共企圖把任何不利於實現其獨裁願景的競爭行為視為挑釁,拜登政府必須回擊這種陰險的行為和不加掩飾的威脅。」

「只有一個政黨試圖破壞台灣海峽的和平現狀,只有一個政黨正在實施種族滅絕,只有一個政黨正在對南中國海的島嶼進行軍事化,那就是中國共產黨。」

作為國會台灣核心小組成員,湯姆‧蒂凡尼(Tom Tiffany,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議員認為,美國的姿態無異於向中共領導人卑躬屈膝。

蒂芙尼認為,雖然拜登的官員們經常說他們正在以「強勢地位」與中共接觸,但會議結束後「我們顯然顯得更弱了」。

2023年6月19日,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共中央電視台(CCTV)《新聞聯播》節目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畫面。(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19日,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共中央電視台(CCTV)《新聞聯播》節目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畫面。(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他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樣的做法「不能阻止中共的侵略,只能獎勵和鼓勵中共的侵略」。

章家敦指出,在今年3月份,習近平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之後)告別時告訴後者,他們兩人正在推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章家敦認為,「這說明習近平認為自己已經是世界老大了」,這種心態可能是危險的,因為中共領導層似乎「相信他們可以為所欲為」。

習近平在與布林肯的簡短談話中語速緩慢,他告訴布林肯,北京不會挑戰和取代美國,而是「希望看到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

不過,納瓦羅警告說,這種說辭是一個「陷阱」,只有助於推進中共政權的利益。

他說,「這就是他們的策略,他們幾十年來一直這麼說,這就是他們的一貫做法,他們想把你吸引到無休止的談判中去,以便他們有時間繼續為所欲為,破壞美國經濟和全球地緣政治環境。」

他說,「對話對中共來說是一種武器,沒有甚麼可談判的,不過,我們應該停止與這些人交談,而只是採取行動,唯有這樣才能導致有意義的變化。」

原文:IN‧DEPTH: Beijing’s China Visit a ‘Great Propaganda Coup’ for CCP, Analysts Sa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