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雨傘藝術館的「新藝城」於1842年開業,接近二百年的祖業,「雨傘」對邱氏除了是生財工具,亦承載着一份深厚的家族感情。威哥和傘結緣逾半世紀,曾經親手製造雨傘,維修過的破傘亦不計其數,是街坊口中的「遮王」。筆者帶著台灣紅玉紅茶,撐著一把折疊傘,來到深水埗北河街的「新藝城遮皇」清道光廿二年創辦至今的雨傘店,尋找第五代傳人邱耀威(威哥),以茶會友聽故事。

「新藝城」是自清道光廿二年創辦至今的雨傘店。(Sasa提供)
「新藝城」是自清道光廿二年創辦至今的雨傘店。(Sasa提供)

雨天的香港街頭。(Sasa提供)
雨天的香港街頭。(Sasa提供)

下雨天總會讓人感到有點兒鬱悶傷感,可能因為雨水好像一滴滴從天而降的眼淚。但若然大家都撐著不同款式;不同顏色的雨傘,你可能也會看到一種人民生活藝術感的畫面。這天下起傾盆大雨,街上撐著雨傘的人比比皆是。「新藝城」活像是個雨傘藝術館,是香港少數仍然提供修傘服務的老店。這裡售賣的雨傘款式齊全,從平價到高檔貨都有。店內還擺放著第五代接班人邱耀威的心血之作,許多威哥親手製作的雨傘都是非賣品,他態度友善,你可以跟他聊聊保養雨傘的竅門。

深水埗「傘王」——「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邱耀威(威哥)。(Sasa提供)
深水埗「傘王」——「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邱耀威(威哥)。(Sasa提供)

天無晴 人有情 為你遮一生的風擋一世雨

在熙來攘往的深水埗街市內,夾雜在肉檔菜檔之間,有一間小小雨傘店,店主是69歲的威哥,留有一把大鬍子,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隱世高人,揮舞着的不是劍,而是為你遮風擋雨的雨傘,人稱「新藝城傘王」,是祖傳第五代雨傘製造及維修傳人。舖面用紅絲帶纏繞的招牌,白底黑字是傘王親自手寫的牌匾「新藝城——清道光二十二年創」。那是一八四二年《南京條約》正式簽訂,香港改變命運的一年。充滿歷史的市井小店舖,像一部時光機令深水埗北河街添上歷史古蹟感。威哥除了賣傘外,還為一些長情市民修補有紀念價值的兩傘,許多客人專程到深水埗找他幫忙修傘。他那雙手,為雨傘重新注入生命,也修補了人情。

清朝已經創辦的新藝城,祖先是染布官,手造傘是世代相傳的祖業。邱耀威的爸爸五十年代從廣州一德路逃難到香港深水埗,在此安定下來,威哥是在香港出生的。他自幼穿梭傘間,未夠十歲已經開始學習造傘技術,十七歲正式繼承父業。早年所有雨傘都是人手生產,客人親自挑選傘布,只須數天,一把稱心滿意的雨傘便可到手。百多年過去,如今威哥主力賣傘,幾十年沒再造傘了,工具早己丟棄,造一把傘要幾個鐘,成本大概一百元,早已不合經濟效益。

「新藝城」售賣的各式雨傘。(Sasa提供)
「新藝城」售賣的各式雨傘。(Sasa提供)

從前賣傘的行業,下雨天才有生意。威哥自出娘胎便已埋首雨傘堆,童年每天都在檔口渡過,從小便習慣望天打掛。家中四兄弟姊妹,只有威哥繼承父業,他亦從沒羨慕外界的天空。那些年,天晴是不打傘的,只得下雨天才會有生意。加上六十年代,香港出現旱情,政府宣佈制水,1963年,更每日只供水四小時。新藝城的生意一落千丈,百多年的祖業需售賣其他雜貨幫補。後來潮流什麼都防紫外線(UV),傘除用來擋雨外,不少女士們都會隨身帶一把用來「遮太陽」,慶幸生意又變好。現時新藝城主要售賣雨具及維修雨傘,有縮骨遮、長傘、全自動的、防曬用的、防風用的,各色質料和價格的雨傘一應俱全。和你風雨同行的雨傘家業,一直只有威哥像一柄傘骨撐起新藝城,太太多年來於家中主理事務,照顧兩個女兒。現在女兒長大了,亦無意接手,對於此夕陽工業後繼無人,威哥感到無奈。如今只有年過六旬的威哥和太太,每日埋首於狹窄小店,賣傘和修傘。

「新藝城」漸漸轉型,威哥主力賣傘,幾十年沒再造傘了。(Sasa提供)
「新藝城」漸漸轉型,威哥主力賣傘,幾十年沒再造傘了。(Sasa提供)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雨傘製作技藝

說到雨傘的歷史,起源也眾說紛紜,相傳是春秋時代魯班師傅發明的。有見匠人們雨天在戶外工作時衣身盡濕,在涼亭避雨時啟發了雨傘的雛形,獸皮或昂貴絲綢布製傘面,竹條做傘骨。可惜價格太昂貴,一般百姓難以買得到,雨天只能戴斗笠或穿葵葉簑衣。後來蔡倫發明紙張後,改以廉價棉紙,雨傘才開始普及。可知道一把普通的油紙雨傘,工序也相當繁複,先要抹上防水桐油做傘面,定形、晾曬、繪畫、染色……接近七十幾個程序。

2013年,雨傘製作技藝被列入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製遮業(製傘業)是香港歷史悠久的行業,據載早於1860年代已有傘廠在上環文咸東街經營。過去雨傘多為人手製造,店舖亦會提供雨傘維修服務。當時雨傘價格較高,損壞的雨傘會送去維修,不會直接棄掉。香港人手造傘、修傘的行業亦曾有過光輝的歲月,有不少家喻戶曉的本地品牌。那時候雨傘的款式以黑布鋼骨長傘為主,後來則流行折疊傘。隨著香港造傘行業漸於七十年代式微,維修雨傘的材料和配件不容易在本地購買到,有時需要拆除舊雨傘以獲得配件做維修。時代進步,現在大多製造雨傘都逐漸被機械化,傘的售價降低不少,所以甚少人需要修理雨傘。雖然一年四季都有雨天,但人手雨傘製作技藝及維修,可能會漸漸成為過去!

下集SaSa 以茶會友,和威哥以雨傘談人生,自言是藝術家的他,到底雨傘和藝術怎樣能連結上。◇

Sasa帶上台灣紅玉紅茶拜訪威哥。(Sasa提供)
Sasa帶上台灣紅玉紅茶拜訪威哥。(Sasa提供)

下雨天前往新藝城買傘的客人源源不斷。(Sasa提供)
下雨天前往新藝城買傘的客人源源不斷。(Sasa提供)

「新藝城傘皇」招牌。(Sasa提供)
「新藝城傘皇」招牌。(Sasa提供)

雨天的香港街頭。(Sasa提供)
雨天的香港街頭。(Sasa提供)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