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爆發4年,被捕的青少年在獄中要接受「去激進化」的計劃,有曾參與計劃的囚犯明言是「每天24小時都在進行的洗腦」,有懲教署前職員更稱計劃目標,是要這些抗爭者不敢再參加社會運動,甚至看不到在香港的未來,尋找離開香港的方法。
美國《華盛頓郵報》昨(8日)刊出專題報道,指青少年犯要在獄中接受的「去激進化」計劃,呼應北京從鎮壓八九民運、對維吾爾族穆斯林「再教育」,包括像中共軍隊般練習「鵝式步操」(goose-stepping),並引述前囚犯和獄中看守人員稱,提供親中共宣傳講座、心理輔導,要被拘留者承認持有極端觀點,同時實施嚴密監控和懲罰,包括單獨監禁。
報道引述懲教署表示,截至4月30日,已有871名少年犯參加該計劃,其中約七成因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被起訴,有部份年僅14歲。
一名前囚犯Leo形容,「這是一天24小時都在進行的洗腦」,「真正慢慢削弱你戰鬥意志的,是每天在監獄裏的生活⋯⋯(被)針對、被壓迫、被滅聲」。但是《華盛頓郵報》詢問懲教署署長黃國興時,對方回應該計劃無「洗腦元素」(brainwashing element)。
有匿名的前懲教署職員向《華盛頓郵報》稱,計劃最終的目標是在囚犯中營造一種絕望的感覺,阻止年輕的前抗爭者的「激進主義」,甚至阻止他們在香港看到未來。該職員亦說,他被明確告知,要在年輕抗爭者的刑期結束時,確保他們繼續從事政治活動的意願越來越少,反而想辦法離開香港。
報道訪問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名譽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他說香港的策略,在1950年代初期後的大陸,已經被多次運用、實行、加劇和創造(used and practiced, sharpened and created),「都是直接借鑒共產黨在其它地方的做法」。
回應懲教推「去激化」更生計劃參與 官方再無採用「自願」字眼
立法會2022年初審議當時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懲教署在同年4月書面回覆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提問的文件中,提到懲教署推出「沿途有『理』」計劃,有三大更生計劃方針:包括認識中國歷史及國民教育、心理及價值觀重整、生涯規劃及家庭關係重修。當時官方稱是為針對在囚人士「協助他們擺脫激進思想及行為」,配對合適的更生項目,訂立階段性目標,「按部就班地去除其激進思維」。
當時懲教署亦指,截至2022年2月28日,「約有250名在囚人士曾自願參與『去激化』更生項目,過程中在囚人士均積極參與活動,反應正面及良好」。
但是到去年12月7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立法會議員陳沛良的答覆,陳問到因反修例運動被判囚人士「當中自願參與『去激化』更生計劃的人數」,鄧更新至2022年10月底的參與數字時,並未如懲教署4月回應般,用到「自願」參與相關活動的字眼,只稱「共有677人參與此活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