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耐力是世界五大汽車輪胎生產商之一,更是意大利有150年歷史的家族企業,被譽為「意大利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之一」,享有「輪胎界的普拉達」(Prada of tyres)的美譽,更成為許多意大利人的驕傲。作為總裁和行政總裁的普羅維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在過去31年裏一直是倍耐力的掌門人。

據《金融時報》消息,6月6日,在意大利政府對倍耐力的外國投資進行審查的閉門聽證會上,普羅維拉會對他在2015年以77億美元的價格將倍耐力出售給中國化工集團(ChemChina)的做法感到追悔莫及,他會呼籲羅馬必須採取行動以阻止北京對倍耐力的股權控制的攫取,否則倍耐力的獨立性將受到嚴重威脅。

消息人士告訴《金融時報》,普羅維拉計劃在聽證會上說:「中國(中共)方面很危險,倍耐力(Pirelli)的未來處於危險之中。」

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普羅維拉與這家中國企業集團的關係最近幾個月破裂。他告訴羅馬官員,這家中國公司正試圖違反收購股份時達成的協議,去干涉倍耐力的管理。

目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政府已經在考慮退出中共的「一帶一路」全球倡議,並讓歐洲最親共的這個國家也在越來越多地站到全球抗共聯盟的立場上,中意關係發展到了冷戰以後最脆弱的時期,而現在的倍耐力事件無疑會成為壓重的又一因素,繼續推動意大利政府和民間認清並對抗中共勢力對意大利的滲透及其威脅。

分析認為,倍耐力一案也再次為西方敲響警鐘,提醒西方企業需警示中共在技術、商業和經濟領域對他們的威脅。

倍耐力和中國化工的「聯姻」好景不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當普羅維拉在2015年將倍耐力出售給中共國有化工行業巨頭之一「中國化工集團」時,意大利的很多人都感到震驚,他當時自我辯護說,這筆交易可以讓他為這家在米蘭上市的家族企業繼續掌舵。

當時,意大利政治家和投資者們就擔心倍耐力的技術會被轉移到其新的中國母公司,而中國化工集團就是當時中國國有的化工行業巨頭之一。

中國化工集團還被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認定為是「中國(中共)軍工企業」。該集團對倍耐力的收購是中共企業通過收購海外優質公司,以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和商業與經濟影響力的慣用手法。

近年來,倍耐力已從生產商用輪胎轉向專注於利潤率更高且仍可在意大利等成本較高的西方國家生產的高端產品,例如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提供的輪胎。

另外與其他輪胎製造商一樣,倍耐力目前也正在開發微晶片技術,以加強其輪胎的使用、維護以及潛在的地理定位需求。

據三位了解情況的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普羅維拉在2022年的年薪是2,050萬歐元(相當於同等數額的美元),比全球最大輪胎製造商米芝蓮(Michelin)的行政總裁的年薪還高出七倍多。不過目前在倍耐力內部已對普羅維拉的年薪出現爭議。

與倍耐力達成交易的中國化工集團前任董事長任建新將這位意大利商人普羅維拉稱作是他的「老師、老大哥和朋友」。任建新表示,倍耐力這家意大利公司是「只有在意大利土壤裏才能生長的一棵美麗的大樹」,他不會把這棵意大利大樹「拔走移植到中國的泥土裏」。

任建新當年還收購了瑞士著名的農藥製造企業先正達(Syngenta),並信誓旦旦地說:「先正達將永遠是先正達。」

但是,任建新在2018年突然被迫退休。之後,倍耐力在中國的新合作夥伴逐漸顯露出不再重視雙方協議和國際規則的姿態,這令雙方的關係急劇降溫。

中方股東企業大變身令國際傻眼

據多方媒體報道,2018年6月底,中國兩大化工行業的巨頭中國化工集團(ChemChina)和中化集團(Sinochem)宣布合併,化工集團的董事長任建新宣布退休,中化集團的董事長寧高寧同時兼任化工集團的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實際上就是中化集團兼併了化工集團。

當時,《金融時報》將該合併事件對倍耐力和先正達的影響形容是「一覺醒來……床上人從任建新變成了寧高寧」。

該報道提到,在中共支配國企的大環境下,這種企業高層人士變動在中國可能就是中共自己家的事,但是對於倍耐力輪胎和先正達農藥的國際股東和投資者來說,這顯然令他們疑惑和茫然,他們無法得知領導中共企業的後來人是否會遵守前人的承諾。

報道說,位於北京的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前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大畫面是共產黨越來越多地參與企業。我可以想像歐洲合作夥伴不喜歡這樣。」

中化集團的高層換人並沒有停止,寧高寧在2022年被卸任,由中化集團總經理暨前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李凡榮接任。接著,2023年5月,李凡榮也被卸任,並由他之後的中化總經理張學工接任。

中共對倍耐力公司管理和決策的干涉是大問題

目前,中化集團擁有倍耐力37%的股份。中化集團在今年3月通知羅馬它要修改其與普羅維拉的投資工具公司Camfin的股東盟議。Camfin擁有倍耐力14%的股份,旨在幫助加強普羅維拉對倍耐力的控制權。

普羅維拉和中化集團於5月續簽了股東盟議。新的股東盟議將賦予中化集團任命9名倍耐力董事會成員的權力,從原來的8名增加一名,同時將Camfin的董事會任命權從4名減少到3名。倍耐力董事會共有15名成員。

在即將舉行的7月31日股東大會上,普羅維拉將指定他的長期副手布魯諾(Giorgio Bruno)為倍耐力的新任行政總裁。根據舊的股東盟議的條款,倍耐力行政總裁有權指定自己的繼任者。

根據新的股東盟議,布魯諾雖由普羅維拉指定,但將由中化集團任命。倍耐力向羅馬政府發出警告,如果布魯諾離任,之後的倍耐力行政總裁將會由北京挑選和任命。

由於倍耐力的實際控制權問題引發的緊張關係引發了倍耐力和中化集團的關係破裂,並引發了意大利政府對倍耐力外國投資的審查。

意大利官員正在調查近幾個月來中化集團是否遵守了2015年的原始協議,該協議禁止中國公司試圖影響倍耐力的戰略決策。

《華爾街日報》消息表示,意大利政府將在下個月決定是否行使「黃金權力」(Golden power),該權力可以阻止企業做出不利於意大利戰略重要性的重大決定,對倍耐力而言則是能夠允許羅馬政府阻止由中化集團掌控的倍耐力董事會的任命權,或者阻止中化集團在其擁有倍耐力37%股份基礎上再要增加持股的出價。

據接近倍耐力、中化和羅馬之間談判的人士表示,中國共產黨對如何管理這家意大利公司的干涉是真正的大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得到的6月6日聽證會文件顯示,中共政府試圖加強對倍耐力的商業和治理決策的控制。

在去年9月16日的一份內部通訊中,中化集團總經理助理告訴倍耐力高管,如果倍耐力要與外國政府和外交官員(包括退休人員和意大利人)會面,都要提前通知北京;任何涉及意大利或外國官員的公司活動或訪問都需要由北京直接組織。

在一份日期為去年11月3日的文件中,中化集團內部的共產黨代表告訴該集團的所有公司,包括倍耐力的中國子公司,都必須要遵守旨在「全面實施習近平提出的加快中國現代商業體系三年行動計劃」的指導方針。

該文件中說:「黨的領導必須落實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董事會決定的主要經營問題必須經過公司內部黨委審議和討論。」

據接近中化集團的人士和一名意大利官員透露,中化集團告訴意大利官員,它並不打算接管倍耐力的管理層,那些要求僅適用於倍耐力在中國的業務。

然而,鑑於當前的地緣政治背景,一些投資者希望遏制中共的影響力。

一位接近中化集團的人士表示:「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北京永遠不會干涉(倍耐力決策)的最初協議的精神遭到了(中共的)蔑視。」

認識到中共威脅 意大利考慮退出「一帶一路」並加入抗共聯盟

2019年,不顧美國和其它歐洲大國的強烈反對,當時意大利總理干地(Giuseppe Conte)的左翼政府與北京簽署了中共的「一帶一路」全球倡議,讓意大利成為加入「一帶一路」的唯一西方工業國家,此後的中意關係一直受到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關注。

不過,羅馬的親共立場很快就讓意大利嚐到苦果。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病毒(COVID-19)大瘟疫時,意大利是被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當時曾被稱為「武漢病毒」)攻陷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在三年大瘟疫期間,意大利也是西方國家中疫情最嚴重、感染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新冠病毒大瘟疫對意大利經濟和民生的重創無疑成為一記重錘敲醒了意大利社會,迫使很多人反思,與中共做交易是否可以為意大利帶來真正的好處。

在這種情況下,偏右的德拉吉(Mario Draghi)在2021年初當選為意大利總理,他開始調整羅馬的立場,轉向親美親歐並逐漸疏遠中共。

德拉吉擴大了「黃金權力」規則,把戰略資產的範圍擴大到包括交通、敏感數據和技術。該黃金權力規則將任何被視為「對人民的財富、健康和安全至關重要」的東西定義為「戰略資產」。

《金融時報》表示,德拉吉在上任當年就利用該項法律權力否決了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先正達公司收購總部位於意大利的創新種子公司維瑞森(Verisem)。在先正達提出上訴後,意大利行政法院維持了德拉吉的決定。

德拉吉還援引「黃金權力」阻止了中國公司尋求收購一家意大利半導體製造商和一家電信公司。

總部位於西班牙的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在2022年9月發布並在隨後進一步補充的報告中披露,中共在53個國家設立了102處海外「警察服務站」,其中在意大利就有11處,是目前發現設有中共海外「警察站」最多的國家。這也又一次加強了意大利的反共風向。

2022年9月當選的意大利新總理梅洛尼的立場更加偏右,她在選舉時就公開表達了支持台灣,以及不會和中共續簽「一帶一路」的強硬態度。

據悉,梅洛尼上台後已在認真考慮退出「一帶一路」,但是為了規避北京很可能會對意大利企業進行報復的行動,梅洛尼政府也在謹慎制定如何退出的策略和計劃,並等待合適的宣布時機。

倍耐力事件 令意大利和西方進一步認清中共威脅

倍耐力最初在2015年向中國企業的出售沒有受到意大利的任何國家安全審查。

《華爾街日報》消息表示,在那段時期裏,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爭相搶購歐洲公司。中國政府控制的其它實體也搶購了其它意大利公司的股份,包括意大利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公司埃尼(Eni)和意大利著名的汽車製造商快意‧佳士拿(Fiat Chrysler)。那個時期也是中意關係的旺季。

目前,快意‧佳士拿汽車已成為法-意-美跨國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的一部份,中國公司的勢力也因此進入到斯泰蘭蒂斯裏。

新冠病毒大瘟疫後,歐洲各國政府對中國投資都設置了更多障礙。德國和英國最近也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來自中國的投資。

意大利梅洛尼政府已經根據外國投資規則在審查倍耐力的戰略資產性質,並重新考慮倍耐力的未來。

《華爾街日報》報道意大利政府官員表示,雖然幾年前還有人質疑像倍耐力這樣的輪胎製造商是否是符合可以援引黃金權力的具有戰略重要性資格的公司,但是現在這已不再被視為問題。

梅洛尼政府考慮退出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立場公開後,羅馬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就已經處於敏感點,《金融時報》認為倍耐力事件的發生令中意關係「雪上加霜」。

據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意大利政府正在考慮的限制措施,包括禁止中化做出關鍵決策的否決權,即使中化擁有多數股權,以及將中國投資者排除在任命和戰略技術之外。

意大利如何最終處理倍耐力事件可能也有難度,因為這是在收購協議達成八年後再進行安全審查和干預,這在歐洲是首例。

「八年後取消現有交易與在開始時進行透明審查是不同的。」美國律師事務所麥克得莫特(McDermott Will & Emery)的中國業務合夥人兼全球負責人呂曉飛(Peter Lu)對《金融時報》說。

《華爾街日報》指出,關於由誰控制倍耐力的衝突是中共與西方國家經濟緊張局勢升級的又一個例子,西方國家的高管和政客曾經歡迎中國投資,但是現在變得越來越謹慎。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中西方之間的商業和經濟關係有所降溫,許多歐洲國家也越來越將共產中國——這個曾經的重要的貿易夥伴——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期間,中共與俄羅斯的結盟進一步讓這種中西商業和經濟關係降溫。#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