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作為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的一部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北京當局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首次太空人登陸月球,美中登月之爭越發激烈。

多位專家都指出,美中太空競爭,是將地上的競爭搬到太空,是兩種不同的價值之爭。中共的太空計劃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太空的看護人,而將美國說成是排除異己的惡意玩家。但一貫言行不一致的中共,不可能在外太空發展出一個與其地球治理模式不同的標準。

美中對待太空的不同方式

「2021中國的航太」白皮書聲稱,發展航太是為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維護外層空間安全,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全人類」,「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航太國際交流合作」等等。

但不管中共當局如何把動聽的修辭灌注到白皮書中,這並不能人安心。

2021年美國空軍智庫中國航太研究所(CASI)的一份報告分析說,中共信息來源編造的太空敘事,將中國(中共)描繪成致力於和平利用太空並通過國際太空合作、經濟發展和科學發現,促進人類進步的現代化國家,而將軍事因素降到最低。同時將美國描述為限制國際太空合作、發展太空軍事、破壞穩定的惡意玩家。

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白宮國家航太委員會執行秘書的斯科特·佩斯(Scott Pace)對「政客」(Politico)表示,中共在南中國海、香港、台灣和網絡的一系列侵略行為,使人很難相信北京會以不同於地球上經濟和安全領域的方式對待太空,人們不應抱幻想,美國必須保持甚至擴大領先優勢。

「美國決策者沒有意識到,中國(中共)的太空體制結構不同於NASA和美國太空體制結構,後者明確區分民用和軍用,並以透明度為基礎。」她說,「中國(中共)的太空體制結構,包括其民用太空組織,都在中共軍方的指導下,並由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局和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自2001年以來,北京已發布了四份太空「⽩⽪書」,這些文件主要吹噓中國太空技術的成就並制定目標,但缺乏政府和軍方如何使用或計劃使用太空的透明度。


前NASA噴射推進实验室科学家、飞天大学中城分校副教授曲錚(受訪者提供)
前NASA噴射推進实验室科学家、飞天大学中城分校副教授曲錚(受訪者提供)

前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科學家、飛天大學中城分校副教授曲錚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太空計劃缺乏透明度,它向外界提供的有關其太空活動的信息極其有限,一切都是國家機密,尤其是那些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信息。

「相比之下,美國在太空計劃方面的透明度由來已久。美國定期公布其太空活動,包括發射、衛星部署和其它與太空相關的事件。甚至包括軍事衛星發射和部署的信息,例如發射日期、運載火箭和一般任務目標。只是出於安全考慮,所提供信息不包括進一步的詳細內容。」曲錚說。

北京極少對外公布其太空任務信息,2021年5月,中共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殘骸不受控制地重返地球大氣層,引發國際社會擔憂,當時多位太空專家對中共不負責任的行為進行批評。美國天文學家格雷(Bill Gray)表示,如果(中國)發射太空船受到監管必須報告的話,就更容易追蹤和識別丟失的部件。

多位專家都指出,美中太空競爭,是將地上的競爭搬到太空,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之爭。

「我們送入太空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機器或我們的人,還有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身份,像法治、民主、人權和自由市場經濟這樣的東西」,斯科特·佩斯(Scott Pace)告訴CNN。

「贏得新太空競賽是⼀項國家當務之急,也是美國、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在21世紀維護自由和繁榮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中共)作為經濟和太空大國的擴張是對民主、自由市場經濟和國際自由秩序迫在眉睫的威脅。」2022年《太空工業基礎現狀》(State of Space Industrial Base)報告認為。

台灣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對大紀元表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體制的國家,民主國家是可以預測的,因為它是經過民主機制,然後有制衡的作用,但是專制國家,因為它所謂的領導人不是人民選出來的,人民不可以罷免它,所以專制國家的行為有不可預測的風險。

美國參議員傑里·莫蘭(Jerry Moran)對「政客」(Politico)表示, 「我相信我們將如何利用太空,不僅對美國而且對世界都是有利的,」 「但我不相信其他人(中共)會這麼做。」

《太空工業基礎現狀》報告寫道:「由於明確的公共目標和私人企業家精神,美國建立了⼀個充滿活力的太空生態系統,使其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探索太陽系中的每顆行星、提供免費的全球定位和計時的國家,為造福人類在全球共享地球觀測數據,創建國際太空站以促進全球空間開發和參與,實現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和無處不在的商業寬頻通信。美國贏得了與第一個獨裁太空強國的第一次太空競賽,並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商業和信息系統,世界變得更加自由和繁榮。」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Hector RETAMAL/AFP)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Hector RETAMAL/AFP)

軍事優先的中共太空計劃

在中共歷年發布的航太白皮書中,只提和平利用太空,對太空的軍事作用只用「國家安全」一詞輕輕帶過,但中共發展空間技術的主要和最初的動機就是軍事用途。

「太空科技跟軍事都是有關連性的,(中共)發展的目的可能是月球登陸,但是技術方面都可以用在軍事方面。」張桂祥說。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太空對整個人類經濟的貢獻非常小,因此太空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軍事,太空已經成為現代戰爭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另一個國家取代美國成為領先的太空大國,那麼很可能會威脅到全球的安全秩序。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2022年撰文指出,雖然2021太空白皮書沒有討論中國(中共)的軍事太空計劃,但實際上中國(中共)的大部份太空計劃都是在中共軍方的背景下進行的。中共軍方管理著中國整個太空基礎設施,每一個發射設施、跟蹤設施和任務控制設施都是軍事設施。比如海南溫泉衛星發射中心,同時也是中共軍方第27基地。關鍵項目由現役中共軍官領導,例如,中國載人航太計劃由原裝備發展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李尚福(現任中共防長)領導。

中共軍方對太空利用的興趣在1991年第⼀次海灣戰爭之後增加,中共軍事研究人員觀察到,美軍越來越依賴太空,美國軍方70%-80%的情報和80%的通信都依賴太空。

中共認為,太空將成為未來戰爭必須奪取和控制的重⼼,戰爭的第一槍將在太空中打響。事實上,中共幾乎每一個軍事研究人員都將太空描述為「終極制高點」,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首要條件,是取得太空霸權。

多年來,五角大樓一直在警告立法者,中共正在建立一個太空武器庫,與美國的武器庫驚人地相似。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中國軍事事務專家理查德·費舒亞(Richard Fisher)說,「(中共)的目標是實現對低地球軌道的控制,以擊敗地球上的美國。」

2015年,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發布的題為《中國夢、太空夢》(China Dream Space Dream)的報告指出,中共軍事著作非常關注發展反太空能力,並為此提供多種理由。首先必須能夠保護自己的太空資產免受攻擊,並防止對手利用太空攻擊地面目標;第二個原因是阻止對手使用太空,中共軍事分析家注意到美軍對太空的依賴,並得出結論認為,美國太空能力的弱化可能會給美軍帶來決定性的損失;第三,太空反制能力可以用來對抗天基導彈防禦系統。

中共從2021年開始建設天宮太空站,若在天宮太空站加載機械臂、殺手衛星、定向能武器和電磁武器之後,即搖身變成反導與反衛星的太空武器站。

《南華早報》報道說,2022年4月,中共軍事研究人員開發的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將已經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低成本商業小衛星,變成間諜衛星。

台灣国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周若敏(國防安全研究院官網)
台灣国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周若敏(國防安全研究院官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周若敏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太空站上的『天和機械臂』具有抓取衛星的功能,被美國視為具有干擾衛星運行的軍事用途,這僅是美國所擔憂的中國(中共)太空能力之一,其它還有太空狀況覺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電子戰(Electronic Warfare)、導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網絡威脅(Cyberthreats)等都是美國專注的中國(中共)太空威脅能力。」

政權合法性與太空外交

中共歷代領導人均視航太科技為強國的一個標誌,習近平更是把「中國夢」與「航太夢」聯繫起來,要「不懈地追求航太夢」,鼓動民族主義。在二十大上,新任政治局委員馬興瑞、張國清、袁家軍等人都具有航太、航太或軍工背景。

成斌認為,北京當局認為,太空不僅是技術競爭的領域,也是政治競爭的領域。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明確表示,其太空計劃會產生各種與太空無關的好處,比如可以強化共產黨的合法性,為其統治辯護,還可以帶來政治和技術聲望,提醒其它國家中國可以取得的成就。

《中國夢、太空夢》指出,「對中國(中共)軍隊而言,太空可以助力遠程打擊、精確制導彈藥、改善通訊。從經濟上講,空間技術可以為新技術創造市場,衍生商業用途技術。在政治上,太空可以提供影響國際局勢的工具。對國內而言,成為航太大國,可以向中國人民表明,中共擁有最好的領導力。」

「中國(中共)發展空間技術的主要動機是國家安全,但隨著太空計劃的推進,其商業和科學活動變得突出,並將競爭擴大到經濟和外交領域,挑戰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在這方面,中國(中共)的太空計劃是其將當前美國主導國際體系轉變為多極世界的努力之一。」CASI報告寫道。

中共發展太空能力也是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另一個信號,這是一場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競爭。

中共政府也利用其太空計劃謀取國際政治利益,其所謂建立「太空人類命運共同體」 、和平利用太空、平等開發的敘事,目的是削弱美國,增加中共當局太空外交的影響力。中共還拉攏發展中國家,推動其國際空間議程,中共的影響力也可以用來阻礙美國或西方的太空治理方式,例如它反對歐盟提議的《外層空間活動國際行為準則》。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兼所長沈明室(沈明室提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兼所長沈明室(沈明室提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兼所長沈明室對大紀元表示,「民族主義在太空科技方面扮演優先的地位是最明顯的。它認為自己是大國,成為大國需要在太空科技方面能夠超越美國,實際上中共的民族主義發展要成為太空霸權,把太空或者月球當作一個主要的目標,會對世界帶來威脅。」

周若敏表示,「即使美國可先行一步達成登月目標,但中國(中共)不會像當時太空競賽的蘇聯一樣,逐漸放棄太空競賽,反而會激發中國的民族主義,加速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兩國之間的太空競爭將沒有明確的終點,且可能有趨勢會擴大到國際陣營對立。」

「中美將持續對抗下去,我想不只是在太空、月球、火星,這些都會發生的。」 張桂祥說。

太空技術美國領先

在北京當局的太空時間表上,目標是在203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2040年之前將其火箭系統轉換為可重複使用火箭,2045年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太空大國。

美國的太空計劃自列根時代以來就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很容易受到政治優先事務不斷變化的影響。但美國擁有由SpaceX和Blue Origin等公司領軍蓬勃發展的民營航太領域這一優勢,而到目前為止,中國還無法複製這一模式。

周若敏表示,「從國家體制來說,中國(中共)的太空發展是以政軍主導,實行系統上到下,國家安全利益優先,而美國是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政府負責獲利低、有關國家安全利益的太空活動,例如登月、深空探索等,民間以獲利高的商業活動為主,如此可刺激太空技術研發與應用,加速太空活動進程。」


2022年8月19日,NASA公布載人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3號」的13個可能著陸地點。(NASA)
2022年8月19日,NASA公布載人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3號」的13個可能著陸地點。(NASA)

「美國應該還是掌握部份太空關鍵技術,這方面因沒有公開資料,較難判斷。但可從雙方的太空發展進度去推敲,若美國順利在預定2024年完成阿提密斯計劃第二階段,將可拉大與中國的差距。」周若敏說。

沈明室表示,中共火箭只能發射天宮一號或者是嫦娥幾號,沒有能力讓太空船成功地登陸月球,而且沒辦法提供長期住在月球的各種相關設施,這方面科技發展是遠遜於美國的。美國其實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經成功登陸月球,回到當初登陸月球科技水準是非常容易的。以美國本身的科技基礎,對一些細節的重視,全國科技的相關支持等等,這個都是比中共目前要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