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墨子、魯班所製造的風箏也許稱得上是世上第一架人造飛機,早於周朝人製木鳥已可懸空3天。今天所見的民航事業,在二戰後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起來,不少戰機用作商載;而國泰航空(00293)乃成立於1946年,兩位始創人均曾服役空軍。太空此刻只為少數國家政府科研所及,但瑞銀認為到了2030年,太空旅遊收益可達230億港元,而整體太空相關經濟規模料更高至24,000億港元。 太空旅遊五大玩法

如欲高飛一試真正的無重狀態(即零引力),俄羅斯公司MIGFLUG每位收費44,000港元,在YouTube可以搜索到相關短片,此服務現已推行。其它不久將來的宇宙探索包括太空邊緣遊(World View Enterprises收費港元59萬)、次軌道航天飛行(Virgin Galactic收費港元200萬)、近地軌道航飛/太空住宿(到訪國際宇宙基地2.3億港元、Orion每晚住店收費430萬港元)以及月球之遊(12億港元,如SpaceX可滿足需求)。

看起來完全不可思議,天價定位非一般人可承擔,這些妙想天開的ideas可行嗎?然而,承辦公司只打算針對地球上一少撮大富豪,而截至2018年年底,身家逾10億美元的人數就有2,754。以月球之旅為例,瑞銀預測一年一次行程,旅客4位,5年後首航。眾多億萬財主中,不難找4人參與,美國富豪Dennis Tito於2001年就已自資1.6億港元,於太空住上8天,並環繞地球飛行128圈。

火箭代替長途客機

超過10小時飛行時間的航班,大概有800個,最長航線為紐約往新加坡(18.5小時)、倫敦往柏斯(17.3小時)和杜拜往奧克蘭(16.2小時)等。Tesla(美股:TSLA)老闆Elon Musk銳意改變世界,在2002年創立SpaceX,志在覓尋減低航天成本的方案,以及殖民火星。集團高管Gwynne Shotwell為業界罕有的女中豪傑,她於2018年TED論壇上信心十足表示10年內火箭作民航將成為事實,只要目的地在地球上,飛行時間僅30-60分鐘。叫價19,500港元,假設去年1.5億個曾飛長途機的乘客中有5%會轉坐火箭,這將是個1,460億港元的經濟市場,而Shotwell指出SpaceX的火箭一天可來回多次,使用率遠勝長途機。更令人振奮的是,同樣於10年內,SpaceX便可載旅客遠赴火星,飛行時間約3個月。

瑞銀民調顯示,一旦火箭登台與長途機競爭,美國有23%受訪者願意在一年內嘗試乘搭,英法亦有15-20%表示可試。由蒙古人的馳騁大漠、歐洲人的大航海直到去年3,810萬個客機航班飛遍全球,人類不斷開拓新領域,走上一個又一個旅途,不久即將實現「一飛沖天去,小小穿梭機」,邁向燦爛的星光宇宙。◇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