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網信辦5月21日宣布禁用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Micron)產品,同時宣傳口開啟眾媒批量報道模式也很有導向性,稱「美芯」遭到重擊,美光要痛失中國市場,國產足以補缺。

中共此番針對美光的制裁虛招多於實拳,通告明確規定關鍵領域不能用,沒有明確民用限制,而美光的產品多半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主要銷售對象本來就不是軍工政務國央企等客戶,而且,今次審查結果通告以及此前3月啟動審查的通告,都沒有公布具體細節要求,是否涉及到美光的所有產品?或只是下架美光存儲商品,不禁美光存儲晶圓的在華銷售?因為美光是存儲晶片製造商,也是中國存儲模組廠重要的晶圓供應商。

另外,美光在華業務其實已痛失,但這是因為自家美國禁令影響,早在2020年第三季斷供華為,美光營收估計損失20億美元。根據2022年數據,中國市場佔美光整體營收的10.7%約33億美元,中國區收入在美光財報中的比重不大。

再說,中國本土廠商對於美光空出的市場份額恐怕是看得到吃不到。目前中國存儲可以實現在中低端領域的部份替代,高端領域目前中國存儲三強: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都替代不了。就算不考慮產品技術的差距,國產若要替代也必須先將產能提升,這牽涉到關鍵量產設備、原料需獲美系半導體商支持,而這不僅僅是中國存儲三強的問題,也是所有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廠的問題,也包括在華韓系存儲大廠三星、SK海力士。以國產龍頭長江存儲為例,目前生產線尚未完全做到「去美化」,而且美系日系依賴度合計高達80%以上。

中共制裁美光,先受其害的,是以出口中低端存儲晶片的中國存儲廠商,以有公開財報的A股上市公司為例,這3家頭部廠商2022年中報披露的境外地區收入,分別是:上海瀾起57.99%、北京兆易84.02%、北京君正88.46%,如果美光被制裁引發美方在中低端市場上的砍單加碼,對於主打中低端製成的中國本土存儲廠商而言,是一大利空。前例並不遠,長江存儲受中共政府補貼,產品便宜二成以上,一度被納入蘋果的供應鏈但最後沒被採用,長江存儲因此引發砍單潮波及到了國產半導體設備商,甚至一度傳出長江存儲為此裁員10%的消息。

眾所周知,中共官方動不動就說中國市場最大,沒錯,如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不過還有後半句也應該說出來,但是國產化率和本土市佔率雙低的國家。

公開數據顯示,半導體晶片自2014年以來持續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近年中國每年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佔中國所有進口金額的16%,也就是說每進口6塊錢的商品中,就有1塊錢是晶片。而在2021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約4400億美元(2.8萬億),其中存儲晶片佔三分之一強。中國確實是存儲晶片消費的第一大國。

相關統計顯示,存儲行業是半導體市場最主要的細分領域,約佔整個半導體行業的25%。DRAM內存和NAND閃存則是存儲晶片行業中佔比最高的兩個分支,合計這兩大主流存儲晶片長期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類型的存儲產品基本可以忽略。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消費市場,國內也有三大存儲項目,長江存儲主攻NAND,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主攻DRAM。據中國券商的報告,國產存儲晶片整體佔比不足10%,其中,NAND Flash本土供應市佔率不足1%。在中國市場強大的存儲晶片進口需求中,絕大多數仰賴美日韓三國供給。

5月25日,今年一季度儲存市場營收等排名出爐。2023年Q1全球DRAM市場份額:南韓三星42.7%,美國美光28.5%,南韓SK海力士24.3%,台灣南科2.2%,台灣華邦1.1%,其他1.2%。2023年Q1全球NAND Flash市場份額:南韓三星34.2%,日本鎧俠(東芝)21.6%,南韓SK海力士(含子公司Solidigm接手Intel NAND存儲業務)15.3%,美國西部數據(WD)15.2%,美國美光10.3%,其他3.4%。

以上數據說明,全球存儲產業長年掌握於韓美日三國大廠手中,台灣兩家存儲廠還能以極小份額躋身全球DRAM市場TOP5中,而中國大陸存儲廠的份額在全球DRAM和NAND市場都只能被合併列為「其他」。

按中共強調「在黨領導下」的中國半導體發展大事件回顧,中國開展首次存儲晶片產業化,是國家級908工程,由江澤民1989年拍板,並發話「核心技術買不來」。1990年,908工程的主體項目由無錫華晶建立6英吋DRAM產線。1995年,投資規模更大的909工程確定,江澤民發話「砸鍋賣鐵也要搞」。2000年,俗稱「18號文件」批准滬深京等地共7個國家級IC設計產業化基地。

而在官方記載或宣傳之外的相關信息,無錫華晶的技術取得購買自日本,華晶項目耗時七年即1997年才開始量產。量產隔年1998年,華晶與上海華虹簽署合作協定,為909工程的主體項目上海華虹生產MOS(晶圓片)。2002年9月,香港華潤集團宣布完成收購華晶。2004年,華晶開始轉向晶圓代工,退出了DRAM產業。中國電子工程世界(EEWorld)網站,是一家面向中國電子工程師和設計主管的專業網媒,在2008年曾刊文「908工程:中國的晶片製造之痛」指出該工程的種種弊端。近年也有陸媒記述這段產業史,投資巨大的908工程主體項目主動放棄了在DRAM晶片的追趕與努力,這也意味著,相關技術開始步步落後。

還有被喻為中國晶片產業加速器的「18號文件」,出台同年,江澤民「肥水不落外人田」,時任中科院副院長江錦恆找上台灣台塑王永慶之子王文洋合資上海宏力。江家找上王文洋,因為當時台灣幾家DRAM廠商中,台塑集團旗下南亞科技最讓三星忌憚。江綿恆、王文洋項目,規劃總投資逾60億美元,上海宏力資金向大陸金融機構貸款,而江錦恆參與這一專案是以創辦人的名義持有技術股,不需要本人出資。自2008年起,上海宏力和上海華虹因業績發展一直不佳,上海市政府暗中進行整合,2011年,上海國資委實際控股的華虹向宏力所有股東發行新股,換取宏力全部的已發行股份。2014年,華虹在香港掛牌上市。今年,華虹科創板IPO獲得通過。「18號文件」無疾而終,江綿恆與王文洋項目陣亡,至換宏力股份的華虹先後在香港上海兩地IPO,「技術出資」的股東江綿恆在過去與即將的股價盛宴中都是穩賺不賠。

曾有行業專家表示,存儲晶片產品具有典型的大宗商品屬性,差異化競爭較小,對於存儲晶片行業,不同品牌的產品可替代率很高。換言之,後來者彎道超車的機會非常大。

中國存儲行業從1990年908工程開始算起,至今超過 30年;從中國存儲三強2016年成立至今也有7年。時至今日,中國在全球DRAM+NAND市場,僅有不足4.6%的市場份額。

陸媒財新在「內存晶片低調破冰 追趕國外路有多長?」一文中提到,嘗試內存晶片產業化30年之後,從整個中國存儲產業來看,技術、人才、供應鏈等極度缺失,生態仍然脆弱。

脆弱的中國「芯」,也有中國網民的中肯評論,大意是,30年,始終在追趕,從來未超越。從上海漢芯到武漢弘芯,20年了,一大堆騙補的,都還在位子上風光著。這種科研態度研發風氣,你給出個交代沒?別說甚麼人家卡脖子,根本就是自己的問題。

中共強調中國半導體科技是在黨領導下所謂舉國體制的強化發展,不管舊型還是新型的舉國體制,因為「共產黨領導」這個大前提,濫用舉國之力,時間與金錢投入不眥不菲,既沒有實現超趕,關鍵零組件替代及製程設備的斷層問題陸續浮現也愈擴大,確實是存儲晶片等中國半導體產業之痛的來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