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一組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分析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車獲得的數據,計算出了火星地殼的厚度。同時,科學家探測到產生熱量的放射性元素,從而分析出這些熱量來自火星內部深處。這為人類探索火星地質奧秘提供了線索。
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火星的主要熱源在自其內部深處,是釷(thorium)和鈾(uranium)等放射性元素隨時間衰變的結果。
雖然這聽起來很奇特,但它實際上意味著這顆紅色星球的內部與地球驚人地相似,地球也部份依賴於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除了它於45億年前形成時剩餘的能量外——為了讓它的核心保持地獄般的溫暖。
團隊分析了洞察號探測車上的地震儀檢測到的火星最強地震的數據。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學家金度妍 (Doyeon Kim,音譯)領導的團隊表示,地震波的強度足以繞火星三圈。
正如3月5日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的論文中所詳述的那樣,該團隊使用了那場史詩般地震的數據來確定火星地殼的厚度,結果表明其平均厚度在26到35英里之間。
「這意味著火星地殼比地球或月球的地殼厚得多,」金在聲明中說。較小的行星往往比更大的行星具有更厚的地殼。
團隊還發現,火星北部低地和南部高地的地殼密度相似,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現,「結束了關於火星地殼起源和結構的長期科學討論,」金說。
也許最令人興奮的是,該分析還解釋了火星如何在數十億年內產生熱量。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產生熱量的放射性元素中至少有一半是在火星地殼中發現的,這可能是火星內部「局部熔化區」(local melt zones)的原因——也許是我們解開火星地質奧秘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線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