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約1億2,600萬公里的火星上,一台四輪傳動車大小的機械人孤零零待在這個龐大又冰冷的紅色星球上。日出後不久它便甦醒過來,等待來自地球的指令到達,重複過去6年日復一日的生活模式。

據中央社報道,火星時間約上午9時30分,從美國加州傳來的一道指令抵達,指令是在15分鐘前發出,內容是:「向前行駛10米,轉向45度方向,現在開啟自動駕駛功能行駛。」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執行這些指令,它以最高35至100米的時速,緩慢移動到指定位置。

理論上,「好奇號」的電池和其它結構限制它一天最多只能行駛約100米。但實際上,它在火星上最高紀錄曾一日行駛達220米。

一旦「好奇號」抵達指定位置,它身上17台攝影機便開始拍攝四周環境。它也會用雷射讓石塊表面氣化並分析光譜,還會伸出其它工具鑽進特別令人感興趣的石塊,以擷取少許樣本進行研究。

等到火星時間約下午5時,「好奇號」會等待3顆環繞火星的NASA人造衛星的其中一顆從頭頂經過。屆時「好奇號」會透過大型地面天線,將數百MB(百萬位元組)的科學資料傳送給地球上的人類主人。

在地球這端,位於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約24名男女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負責駕駛「好奇號」。駕駛過「好奇號」和前代火星探測車「機會號」(Opportunity)的哈特曼(Frank Hartman)說:「我一天最喜歡的部份,是坐下來開始看火星傳來的畫面,以判斷探測車目前位置。我有時感覺,自己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看到這些畫面的人。」

火星探測車操控人員的主要工作是規劃自動車在火星隔天的系列指令,火星一日長度是24小時零40分鐘。

他們既無法用搖桿操作,也無法和探測車即時通訊,因此當研究人員意識到出狀況時,已經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機會號」今年稍早遭火星沙塵暴掩埋,或「好奇號」的一個車輪被尖石刺破,或今年稍早「好奇號」鑽發生故障,研究人員均花了數個月才解決這些問題。

哈特曼表示:「這些地方我們從未到過,因此我們必須隨時謹記,對於可能遭遇的情況,我們所知如此有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