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多年來,中國遊客成為了帶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他們出手闊綽、一擲千金,被各國視為「黃金旅客」。所以,在疫情爆發三年後,全球旅遊業都在期盼著中國遊客的迅速回歸,但是在疫情解封數月之後,中國的出境遊仍然沒有復甦,讓各國焦慮的旅遊業者直呼:「難道中國遊客的盛景已不再來?」
那麼,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中國的出境遊復甦緩慢?中國遊客還能再次成為帶動全球旅遊業的主力嗎?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中國遊客一擲千金 是全球旅遊業的消費主力
在過去十幾年中,我們經常看到,中國遊客在海外大手筆花錢的消息。
早在2009年時,媒體就報道說,奢侈品店雲集的倫敦西區吸引了眾多中國遊客蜂擁而至,他們一擲千金,令阿拉伯王公貴族和俄羅斯超級富豪都黯然失色。退稅商店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遊客的消費已經超過了海灣國家、俄羅斯、美國和尼日利亞的有錢人士。
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報道說,中國「十一」長假期間,英國的高端品牌店內隨處可見中國遊客的身影;據英國最新的一個調查顯示,平均每位中國遊客要在英國購買8,000英鎊的商品,大約是1萬2千多美金。
在亞洲,中國遊客出手也非常闊綽。2017年的媒體報道稱,有的遊客花1萬多美元,買了一把日本鐵壺,把日本導購都嚇傻了。在日本的中國遊客,不僅瘋狂搶購日本電器,就連電飯煲、智能馬桶蓋都楞是給買斷了貨。
在2020年病毒大流行導致國際旅行癱瘓之前,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遊客來源國。2018年,約有1.5億中國遊客在國外消費高達2,770億美元。
2019年,中國居民出境人數達1.69億人次,位居世界第一;旅遊支出超過2,500億美元,佔全球旅遊總支出的16%,輕鬆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遊消費大軍。
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佔南韓、越南、日本和泰國旅遊消費的25-40%;佔香港和澳門入境遊客總量的70%和旅遊消費額的80%。
所以,中國遊客可以稱得上是各國最受歡迎的「黃金遊客」,對全球旅遊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在疫情爆發後,由於中共當局實行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導致中國出境遊客大幅下降,旅遊支出也直線下滑,從疫情前的超過2,500億美元,下滑到2021年之後的1,000多億美元,並在2022年被位居第二的美國遊客趕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出境遊客的支出仍比2019 年平均下降 58%。
因此,當中國在今年決定重啟出境遊之後,全球的旅遊業者倍感振奮,眾多國家都期待著「黃金旅客」的「回歸」能夠提振本國旅遊業的發展。
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顯示,如果中國的旅遊消費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將使香港的GDP增加6%,泰國增加3%;越南和新加坡的GDP也將會得到提升。
大陸遊客大幅減少 外國旅遊業者倍感失望
可惜的是,疫情解封幾個月後,中國的出境旅遊卻沒有得到恢復,讓很多外國旅遊業者深感失望。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訪日遊客人數恢復到2019年同月的七成左右,但中國大陸遊客卻減少了85%。
香港物業顧問世邦魏理仕也表示,今年「五一」黃金周,原本預期大約有60萬大陸旅客訪港,但實際上只有差不多45萬人,和高峰期相比,仍有四成的差距。
歐洲媒體也在抱怨說,儘管疫情已經結束,歐洲還是很少看到中國遊客,歐洲旅遊業也沒看到甚麼復甦的跡象。德國《商報》報道說,法國、瑞士、希臘、西班牙等旅遊熱門國家,明顯感受到了中國遊客量大幅減少。
大陸《新周刊》也報道說,今年「五一」假期出境遊市場並沒有出現「報復性」出遊,境外遊爆火,只是朋友圈的假象。
出境遊復甦緩慢 因中國消費疲弱
那麼,是甚麼原因導致出境遊市場復甦緩慢呢?航班減少、機票昂貴、簽證問題等都是影響因素。
中國大型旅遊網站「攜程集團」旗下的FlightAI市場洞察平台和去哪兒的數據都顯示,今年「五一」假期,中國的國際航班只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四成左右。
旅遊數據公司ForwardKeys 的數據顯示,從中國到歐洲的機票價格比疫情前上漲了80%,「五一」假期期間的旅客人數比2019年減少了64%。
而且,中共還對一些去國外旅遊的團隊遊加了不少限制。從以前的情況看,跟團遊的遊客佔中國出境遊客數量的一半左右,但目前批准的目的地名單上只有大約60個國家,包括泰國和法國,可是卻沒有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國。
不過,真正影響中國人出境旅遊的,還是中國人的錢包縮水了。經過3年疫情之後,中國人花錢更加謹慎,整體社會出現了更節儉的趨勢。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28日到5月3日的「五一」假期,有2.74億人出遊,比2019年增長了19%,但是,總支出卻和2019年持平,也就是說,每位遊客的平均花費減少了很多。
大陸甚至還興起了「特種兵旅遊」熱潮,不少年輕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儘量多的旅遊景點密集打卡,就是為了花最少的錢,來釋放自己壓抑許久的旅遊需求。
中國的消費疲弱,還表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官方數據顯示,4月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0.1%,是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增幅。
中國居民的商品支出也十分疲弱。今年1~4月,家用電器、通訊器材、建築及裝潢材料等仍是負增長。
住宅銷售也十分慘淡。「五一」黃金周期間,數據提供商中指控股追蹤的40大城市新房購買量,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減少了22%。
不僅如此,中國4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都沒有達到經濟學家的預期。尤其是,4月份中國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4%,創下5年來的新高,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復甦面臨的不確定性。
中國的青年人失業率一直比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兩到三倍,從2021年底以來就沒有低過15%。隨著畢業季的來臨,6月至7月的青年失業率可能進一步攀高。
中國的經濟增長乏力,也導致人民幣匯率走低。從上個星期三(5月17日)開始,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連續「破七」,19日在岸人民幣一度跌破7.06元,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7.07元。
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的話,也意味著中國居民出國旅遊和海外購物的成本增加,將對本就已經疲弱的消費需求,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中國境外遊也出現「窮遊」趨勢
以前,中國有錢的人,每年都會出國旅遊,並預定歐、美、日、韓等多國旅遊計劃。他們每次出國旅遊大約花費1萬美元以上,大多喜歡跟團(3-10人團)旅遊,遊玩時間大約7天以上,同時跟團購買大量奢侈品、住豪華酒店、搭頭等艙和商務艙。中國遊客還喜歡全包套餐,基本不會做旅遊攻略,走到哪兒就買到哪兒。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很反常。 營銷解決方案公司Dragon Trail International 在4月4日至7日對中國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1,012名中國遊客,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預訂了2023年的出境旅行;另有27%的人不確定他們是否會在2023年底之前出境旅行。
而且,大陸遊客的出境遊也出現「窮遊」的趨勢。比如,一些大陸遊客,坐著大巴或輪船到達香港。他們把藥店裏的藥膏和速溶咖啡一掃而空,卻很少有人過問人蔘等高價商品。
《紐約時報》報道說,很多來香港的遊客參加的是兩天只花175美元的旅遊團。當地居民還說,這些動輒二三十人的旅行團太吵,妨礙交通,還有人蹲在外面吃盒飯,有礙觀瞻。
香港媒體報道稱,在尖沙咀廣東道的名牌奢侈品店外,大陸遊客大排長龍等候進入店舖。 不過,手拿多個名牌紙袋的旅客明顯較少。有小型鐘錶店說,大部份旅客以購買500至600港元的鐘錶為主。茶餐廳也表示,營業額只比平時多數千港元。
香港零售業管理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業界整體形容今年「五一黃金周」銷售非常淡,實際數字顯示,銷情和人流不到2018年和2019年的三成,旅客購買力甚至比疫情前更弱,奢侈品方面也有同類情況。
從香港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出境遊確實復甦緩慢。
而且,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所有因素之外,從長遠來看,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意味著中國民眾對海外旅遊的需求,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火爆。
所以,野村(Nomura)經濟學家曾在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預計中國出境遊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疫前水平。
不僅如此,中國經濟正在步入長期的下行通道,民眾的就業和收入前景都不樂觀,消費信心難以恢復,中國遊客未來可能難以成為全球旅遊業的主要驅動力,這也意味著,全球旅遊業依靠中國「黃金遊客」的盛世可能將一去不返。@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陳思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