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數據,2023年以來,中國近八成百億規模基金為虧損狀態。
2023年以來,中證主動股基指數跌2.53%,偏股基金指數跌2.93%,普通混基指數跌3.15%,超六成主動權益類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出現虧損。
以百億規模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例。《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年內錄得淨值增長的基金僅有11隻(A類和C類分開計算),佔全部基金的21.57%。
也就是說,近八成百億規模基金年內為虧損狀態。
此外,劉格菘、葛蘭、謝治宇、劉彥春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業績不佳。
年內基金整體表現不佳,與市場結構性行情有關,年內火爆的TMT(科技、傳媒和通信)板塊沒有被多數基金重倉。
信達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在主動權益類基金重倉股中,食品飲料佔比最大,為16.32%,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佔比12.97%,醫藥佔比12.36%,上述三大行業佔比合計超基金全部持倉的四成。TMT板塊相關的電子和電腦分別佔比10.24%、7.77%,通信僅佔1.95%。
以中字頭股票為代表的「中特估」行情也被基金清空。這些股票以大盤藍籌股居多,已多年沒有表現,因此多數基金沒有持倉或持倉較少。
「中特估」即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廣義的中特估公司,通常指的是央國企為主要股東的上市公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