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二十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了科技創新、國有企業管理、民營經濟發展和委員會的工作規則和2023年工作要點。會議再次透露了中共嚴控國企和私企的強烈信號,準備重拾計劃經濟模式,會議仍然號稱「改革」,但「改革」已經夭折了。
國有企業能撐起「中國式現代化」嗎?
新華社報道,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有力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這應該沒有錯。企業最了解市場需求,最了解用戶,因此也最能激發出創新的動力。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會努力尋找最佳的創新突破點,並能合理調動資源,最快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的成敗,由市場和用戶決定,最終也將決定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創新過程和規律,並被世界已發達國家和新興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所證明,但中共卻偏偏不願遵循這樣的規律。
新華社報道稱,會議指出,要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甚麼、如何創新」,「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全鏈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台、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布局。」
中共高層完全拋開了市場和用戶,親自上陣指揮,打算包攬科技創新的全過程。中共的財政收入都來自老百姓,但中共官員們會說創新的資金都是「黨」給的,所以「黨」要掌管創新過程中的一切資源和環節,參與創新的人當然要姓「黨」,創新的成果當然也要歸功於「黨」。
這就是中共誇耀的「舉國體制」,這樣的創新是否能成功,對經濟是否真能起到推動作用,從一開始大致就能看到結局了。按照中共描繪的科技創新之路走下去,「中國式現代化」應該永遠是一句口號,巨額投入後的爛尾項目估計還會更多,中共官員的巨額貪腐更不必說。
報道稱,會議強調,要「完善國有經濟安全責任、質量結構、資產和企業管理」;「構建頂層統籌」和「監管有力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
中共把科技創新的任務主要交給了國有企業,算「舉國體制」的具體化。中共重拾計劃經濟的手段,強力控制國有企業和科技創新,實際要嚴控社會的全部資源,以保住中共政權。
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被靠邊站
新華社的報道稱,「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
民營企業最貼近市場,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也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活力所在,本該是科技創新的主力,但在中共「舉國體制」中卻被靠邊站,最多只能在中共的允許下「參與」。
報道還稱,「會議指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引導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找準定位」,「引導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中共高層表面上稱支持民營企業,還需要私營企業撐住經濟,但民營企業的「定位」自己卻說了不算,只能按照中共官員指定的方向發展。民營企業實際也被中共納入了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凡是不想聽從中共指揮、打算按照自己認為有利的方式發展的,一夕之間就會被中共整垮,補習教育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型互聯網企業還有利用的價值,因此正迅速被中共收編。馬雲被要求回國,應該是中共準備製造一個「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模板。
報道還稱,「要把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落到實處」。
中共並非真要根除政商勾結的腐敗根源,而是政治內鬥的延續。中國大陸真正有規模的私營企業,往往是中共權貴的白手套們在前台經營,否則早就被吃掉或搞垮了。以往政敵的白手套們,需要趕快主動向習陣營投誠,與之前的政治靠山迅速切割,否則下場會很悲慘;動作慢了將難以得到信任,最終不會有好果子吃。只要中共權貴存在,政商關係就永遠會被畸形化。
中共兩會後,中紀委巡視組全面進駐國有企業,不少國有企業官員很快出事。習陣營全盤掌控中共政治地盤後,正在全面整肅經濟地盤,包括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不知所云的「改革」
新華社報道稱,會議還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專項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細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3年工作要點》;但沒有透露多少具體內容。
報道僅含混地重複了一些套話,重點突出了對過去十年「改革」的評價,稱十八大以來「推動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
過去十年裏,中國大地到底出現過甚麼「深層次、根本性」或「開創性」的「改革」,外界似乎並未看到,相反卻看到更多在走回頭路。
報道還稱,「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範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
「改革開放」是1978年鄧小平提出的,當時稱「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比較好理解,中共曾閉關鎖國、與世界隔絕,文革後才發現與世界的差距太大,只有融入世界才有機會追趕發達國家。
「對內改革」意味著甚麼,很多人並不大清楚,但都知道過去亂搞的一套不行了。鄧小平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自己卻說「摸石頭過河」。真正的「改革」框架,實際從胡耀邦開啟,之後趙紫陽帶領一幫改革人士建立了經濟改革的一些理論框架,主要是改變原有低效的計劃經濟,但又不敢輕易放棄國有企業。
於是,中共一面搞政企分開的「改革」,一面允許私有經濟發展;一面搞包產到戶,但又不放土地所有權,戶口和城鄉差別也繼續存在,中國經濟實際變成了一種不倫不類的混合經濟模式。
即使這般有限的經濟改革,也多少給了私營企業一些空間,之後又有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也帶動了更多人就業。假如沒有中共竊政,就不會有甚麼計劃經濟,也不會有大量國有企業和農村公社,也就不需要糾錯式的「改革」;同為華人為主的台灣、香港就是很好的例證,新加坡也可以算一個。
中共亂搞了幾十年後,眼看經濟在崩潰邊緣、政權岌岌可危,才不得不糾錯,美其名曰「改革」;但中共只肯搞經濟「改革」,不接受政治「改革」,也必然導致了今天走投無路的境地。近年來,中共高層盲目對外擴張、爭霸,又搞成了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共更加無路可走之際,為了保黨,選擇了走向與「改革開放」相反的路;中共二十大後,「改革」實際徹底死亡。
李克強退休,韓正轉任中共國家副主席,他們曾兼任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職位,由李強和蔡奇接任,王滬寧續任副主任一職,習近平當然還是主任。這樣的人員組成首次曝光,外界應該對中共的「改革」不會再抱甚麼希望。
結語
中共高層不願再繼續「改革」,恐怕也不懂得怎麼繼續「改革」,甚至不知道甚麼叫「改革」。「改革」只剩下了一句口號,實際也標誌著中共走到了盡頭,中共正在把中國重新帶入死胡同。中國的歷史還要繼續,一次改朝換代、一次徹底的推陳出新,如今迫在眉睫。
中共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按理應該沒有多少可以書寫的;但其邪惡的暴行、畸形的亂政、毀滅中國傳統文化的罪惡,堪稱史無前例,應會被當作一大歷史教訓和前車之鑑,由後人反覆評說。#
大紀元首發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