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種類繁多,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但大部份胃癌都是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臨床統計發現,胃癌是發病率和致命率比較高的一種癌症,因為初期無明顯症狀,所以容易延誤診治。然而,如何才能有效保護胃部和預防胃癌?

原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博士德永純子(Tokunaga Junko)表示,胃癌患者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因此很多患者被診斷出胃癌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它器官組織,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

胃癌出現的症狀

從臨床表現來看,胃癌患者通常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貧血

♦嘔吐

♦食慾不振

♦糞便帶血

♦吞嚥困難

♦易出現飽脹感

♦自行體重下降

♦腹部不適或疼痛

胃癌的風險因素

1. 年齡

老年人罹患胃癌的風險比較高。

2. 性別

男性胃癌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多。
 
3. 家族史

有胃癌家族史者,具有更高的胃癌風險。

4. 種族

胃癌在亞洲人種的發生率比歐洲和美洲人種高。

5. 食物

經常食用醃製、鹽漬和熏製的食品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6. 幽門螺桿菌

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引起炎症和消化性潰瘍,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7. 潛在病症

曾經進行過胃部手術或存在潛在病症(如貧血、慢性胃炎),會有比較高的胃癌風險。

8. 職業

因工作需要而暴露在與胃癌相關的某些化學物質和粉塵。

9. 肥胖

多項研究顯示,體重超重的男性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但肥胖的女性與胃癌之間沒有明顯相關性。

保護胃部的要訣

要有效遠離胃癌的威脅,一定要從生活做起,台灣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出保護胃部的2個要訣。

1. 健康飲食

切勿攝取不乾淨的食物和飲水,飯 前、便後要洗手;少吃燒烤、醃漬、過辣和刺激的食物;要戒煙、酒和檳榔;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建議每日食用3份蔬菜和2份水果。

2. 及早就醫

一旦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如果屬於胃癌高危險群,應與醫生討論是否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而感染者需要接受除菌治療,還要做定期檢查。◇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