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聯同3名學者今日(24日)發表《明日大嶼廿質問》民間專家意見書,就造價及財務、氣候、規劃、生態、工程和政策六大範疇,提出對人工島的質疑。有專家質疑政府的最新估價未有參考最近的同類工程造價,亦有錯漏,保守估計截至2022年中項目的造價已接近9,000億港元,遠超政府聲稱的5,800億。
綠色和平聯同香港方略首席研究員潘焯鴻、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和中大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發表意見書,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批評政府展開公眾諮詢後,向逾十個政府委任的委員會和專業團體推銷人工島和偏聽其意見,另一邊廂卻迴避正面聆聽市民的質詢,甚至批評民間研究為「危言聳聽」,意圖粉飾其造成的規劃、工程及生態環境等風險,質疑政府諮詢不公和預設立場。
團體又指外界最為關注明日大嶼的工程造價,惟當局多番以「未能精準估算造價」和人工島具經濟效益回應,屬模糊焦點。潘焯鴻認為,政府最新的估價沒有參考最近的同類工程造價,例如石鼓洲填海工程,當中亦有不少錯漏。經他重新估價,保守估計明日大嶼截至2022年中的造價已近9,000億元。
對於政府大力推銷「深層水泥伴合法」或「非浚挖式填海」為「環保填海」,潘焯鴻反駁指無論哪種方法皆須進行圍堰工程。圍堰工程即在填海的周界以鋼板或鋼筒建成海牆,難以避免翻起海泥,令水質變得混濁,而且三島方案更增加海牆總長度,意味翻起海泥的次數將會倍增。
陳可淳則指,工程將帶來20年的污染,在Y型水道建成前已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質疑當局所謂的「環保填海」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偽術」。
林超英就批評政府嚴重低估人工島潛在的氣候風險,質疑當局倚重不懂氣象的工程界「外行人管內行人」,試圖以「工程技術上可行」凌駕科學。他指出,現時完全不知道因海水上升引起的各種工程需要和所需資金,形容就像「無底洞」。他又指政府聲稱Y型水道能減低熱島效應,但未見提出科學理據支持。對於政府擬設20至30米緩衝區應對極端天氣,林認為極其量只能解決風暴中巨浪帶上岸的海水,未能應對海平面上升,批評是將市民置於未知的風險之中。
伍美琴則指,香港土地和房屋政策的問題源於規劃不當和分配不均。根據政府2022年發表的房屋統計資料,公營和私樓單位皆比戶數多,反映香港缺乏可負擔房屋。她又指出香港八成的新界土地仍未被善用,只因歷史原因令政府不敢碰和冷處理,形容明日大嶼是當局「鍾情填海下的產物」,更指是「多輸方案」。而根據綠色和平研究,北部都會區已有至少433公頃快熟棕地,當中100公頃更是閒置土地。
伍美琴續指,明日大嶼的規劃密度,是新市鎮的2.8倍,難言屬宜居,加上人工島宣稱建第3個核心商業區(CBD),提供的職位皆屬高薪,意味島上的基層居民需長途跋涉到其它市區上班,加劇職住不平衡。她又認為,現時的甲廈空置率高企,沒有急切性再加建一個新的CBD,擔心會出現規劃走樣。@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