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期間,有一安徽舉人,人喚華十五,本來的名字已經不得而知。他深研古學,好發奇論,恃才傲物,不僅詆毀前代的聖賢,並且挑剔當代名士的毛病。有人向他請教經義,他就說:「你們就像螞蟻,雖然有足,但是連庭院也沒有出過,還想與鴻鵠談論天上的事情嗎?」
鄰縣有一位書生學識淵博,也非常自負,但仰慕華十五的名聲,認為除了華十五外沒有人可以談論學問。於是帶著平生的著作去拜訪華十五。去的時候,華十五剛剛起床,蓬頭赤腳出來見客。書生急忙把裝書的包袱放在桌上,上前向華十五作揖。華十五睜大眼腈東張西望,就像沒有看見人似的。
過了一會兒,僕人給華十五端茶送水,客人卻沒有茶。華十五旁若無人,不慌不忙地洗漱,洗完之後,就用書生的書擦桌子。書生氣極了,再也無法忍受,說:「我的文章雖然不算甚麼,但字難道不應該敬惜嗎?」華十五把書拋在地上,說:「我正嫌它有字。若是論斤賣紙,沾了水的紙不是更重嗎?」書生撿起書恨恨離去了。華十五的玩世不恭,妄自尊大就到了這種程度。
後來,華十五遠出,差不多十年過去了,家鄉的人不知他的音訊,人們都以為他已經死了。有一年,又逢禮部會試,發榜之後才傳出華十五高中進士的消息。當第一名的文章傳抄出來後,同學讀了文章都很詫異,說:「這果然是華十五的文章,但為甚麼不像過去那樣鋒芒畢露了呢?」
當初華十五考中舉人時,名聲大震。有一位看相的見了他,說:「此人額頭上有挺骨,稜角太露,雖然名氣很大,但將來恐怕免不了會凍餓而死。」聽到這話的人都嘲笑相士胡說八道。到後來華十五由於為人傲慢,大家討厭他不近人情,連親戚朋友都不關照他,以至斷了生活來源,這才開始害怕起來,擔心應了相士的預言。
華十五有一位親戚在外地當大官,他打算前往投奔,於是就匆匆上路了。華十五沒有仔細計劃盤纏,才走到半路上就沒有錢了,並且把衣服也賣完了。時值嚴冬,他餓著肚子行走在鄉村道上。寒風刺骨,又加上雨和雪,道路泥濘易滑,他摔倒在稀泥中,過了許久才慢慢爬入一座古廟,僵臥在神龕下面。一會兒,有幾個乞丐提著筐子走進來,對華十五喝斥道:「這是我們的地盤,你快要死的人,為甚麼睡在這裏?」華十五說不出話來,就被乞丐拖出去丟在路邊上。
恰逢一位老翁經過這裏,見他可憐,將他運回家中,用溫湯餵他。過了一天一夜,華十五才開始出聲。老翁得知他是一位舉人,更加善待他。華十五因為凍血凝結,全身紅腫,幾天後紅腫的地方都潰爛成瘡,過了三年病才痊癒。他病癒後食量特別大,每餐能吃一盆飯,一碗肉。又過了半年,他的身體變得強健魁偉,和從前完全不同了。
他拜謝老翁說:「我受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無以為報,願意教您的幾位兒子讀書。」老翁很高興。於是華十五就在老翁家當了塾師,教了五年始終沒有間斷。家中的僕人婢女都稱讚他的為人,鄉里的鄰居也都尊敬他。因此,老翁對他更加敬重了。遇禮部會試,老翁資助許多路費讓他進京趕考,於是考中了進士。
華十五由於經歷了許多艱難,過去傲氣已經消除殆盡,言為心聲,文章自然也就顯得平易近人了。不久,他得了知縣職務,任職十幾年,所到之處都做了一些有益地方的事,辭官回鄉時已經有可觀的財產了。親朋故友來訪,他待人謙虛誠懇,竭盡鄉誼。又過了二十年,華十五才去世了。
聽說華十五在老翁家教書時,曾有農夫走進房間拍著他的肩膀,說:「先生現在吃飽穿暖了,還記得古廟中的事情嗎?」他神情嚴肅地說:「不敢忘記。」有時,他在村邊行走,村裏的孩子指著他笑:「這就是原來廟裏的那個乞丐嘛!現在變成了別人家的老師了。」他聽了卻毫無怒色。
華十五天分極高,所以能夠完全改掉過去的毛病,前後判若兩人。後來他中進士、成為賢明的縣令,都是由於深刻反省、痛改前非的緣故,否則就會落得凍餓而死的結局。當初華十五因恃才傲物,以致親朋好友都疏遠他的教訓,尤其值得那些目空四海的人引以為前車之鑑。
資料來源:《清代述異》@*#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