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稱2022年GDP增長為3%,錄得近40年來最低水平。2023年1月,23個省、直轄市相繼公布了2023年GDP目標,除北京和天津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定在4.5%以上和4%左右以外,17個省、直轄市定在了5%~6.5%,4省份定在了7%~9.5%之間。中共經濟學家余永定則稱2023年全國GDP目標應定在6%+。這是中共報復性目標設定嗎?
2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稱,中國隨著勞動力的萎縮和資本投資回報的減少,以及低效的國有企業部門以及經濟活力下降,中國未來5年的增長率將降至4%以下。
IMF報告的論斷,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中共經濟下行的不可逆性,以及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性原因:一個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一個是中共所謂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所導致的先天性經濟發展痼疾。從2022年中共60年來首次下跌的兩大數據上,也能看出端倪。
城鎮就業人員60年首跌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表《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中國就業人員為7億3,35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億5,931萬人。城鎮就業人員數據較2021年的4億6,773萬減少842萬,是60年來首次下跌。
城鎮就業人員60年來首次下跌,但疫情3年來全國就業人口一直都在減少,3年共減少超4,100萬人。這和3年來中共城鎮失業率和全國失業率高企是相匹配的,特別是15~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2022年畢業季高達20%以上。疫情和清零政策使經濟供需兩端都在快速收縮,工廠停工、就業崗位萎縮,企業現大幅裁員潮,這是原因之一。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的2022年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為5.5%,較11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這並不是就業形勢變好了,而是勞動參與率下降了1.1個百分點,而勞動參與率的下降,並不是經濟及社會制度不合理因素消失了傳導出的就業壓力減小,而是適逢過年農民工返鄉,疫情大爆發,很多人染疫而暫時性退出勞動力市場。
城鎮就業人員60年首跌原因之二,是中共近年來不斷打壓民企,給民企設置各種紅綠燈,導致民營企業一蹶不振,疊加3年清零封城封路,民企關停註銷如山倒,稅收下降,吸納就業能力顯著萎縮。
李克強在去年5月10萬人經濟大會上,毫不掩飾地說,2022年4月份的市場主體新增同比下降了12.8%,但企業註銷數量卻增長了23.1%。據清華大學鄭毓煌教授統計,2022年上半年,中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310萬左右個體工商戶註銷。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12月31日,2022年共有51.9萬家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
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號稱「五六七八九」現象,即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總值佔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超過80%,企業數量佔比超過90%,是經濟社會發展主體,但在中共治下卻不是主流,被不斷壓制生長,民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舉步維艱。代表中共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國企不斷做大的同時,中共經濟各行業全面走向爛尾式衰退。
城鎮就業人員60年首跌原因之三,是10年來,中國勞動力人口不斷下降,這同時造成了經濟發展放緩的長期性不利因素。
勞動適齡人口指的是15~59歲之間的人口數量,這個人口數量在2011年達到峰值,為94,072萬人,2012年首次下降,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
此後10年,勞動適齡人口幾乎年年下降,2018年,跌破9億,為89,729萬人。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7,5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2.0%,比2021年的88,222萬人,又減少666萬人。
2012年至2022年10年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6,500多萬,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表《經濟藍皮書春季號》預計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2020年將絕對減少近3,000萬」。但勞動力適齡人口實際減少速度讓專家大跌眼鏡。
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拐點意味著甚麼呢?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正式宣告登場了,也就是說,按照中共官方的統計,無論真假,從2012年開始,人口紅利拐點就已出現。人們通常認為人口負增長才是人口紅利消失的開始,但實際上,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就意味著勞動力成本的推高、潛在生產效率的下降、社會總供給走弱和資本回報率的降低,同時也意味著人口撫養比的增加,即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加總與15~64歲人口的比越來越高,這大體意味著不創造勞動價值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存在卻需要分享勞動成果。
從2010年,中國GDP從10.6開始往下衰退,到2015年降到7,之後正式告別高增長時代,這其中人口紅利消失是重要推手。
61年來首現人口負增長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自1962年以來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其實,中共的統計數字水份很多。人口普查分3個級別,10年為一次人口普查;5年一次小普查,對1%人口進行抽樣調查;一年一次年度抽樣調查。3個級別可信度依次降低。由於教育經費、醫療衛生經費以及各種和戶籍掛鉤的福利等因素影響,中共地方統計人口往往是虛報不存在的人口數。真實人口負增長拐點始於何時,外界很難知曉。
人口負增長和勞動力人口下降疊加的人口紅利消失,會對經濟發展帶來哪些不利因素?人口少了,絕對消費支出自然就少了,總需求減弱;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4.3%,進入老齡化深度老年社會,社會負擔增重,同時老年人需求偏弱,相對消費支出減少;從供給角度來說,人口負增長和勞動力人口下降都會導致供給收縮,生產要素成本增加,從而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人口老年化對經濟與科技創新來說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經濟增長在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創新雙向層面都失去了人本動力。
中國人口負增長是如何形成的?為中共站台的學者們只是選擇性地強調,生育意願下降是高收入人群佔比多的必然過程。
無疑,這種解讀非常符合中共的政治調性,似乎中共的人口紅利消失還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是中共的功勞與社會治理的成就。誠然,這「成果」的確來源於中共,但這可不是甚麼成績,而是實實在在的罪惡。
經濟負擔重,居民債務槓桿率高是育齡婦女生育率低的最直接原因。但中國的百姓越來越能看清中共割韭菜的把戲,開始躺平,拒絕債務擴增。2022年中國宏觀槓桿率是273.2%,比2021年上升了10.4個百分點,其中居民部門槓槓率有多少?是61.9%,和2021年持平,說明居民去槓桿的跡象明顯,百姓不願花錢,沒錢就不花,有錢就存著,反正不借錢。
此外,即使是所謂中共改革開放後,它瘋狂的政策導致了多少中國人的直接死亡?計劃生育直接殺死四五億小生命,疫情三四年又死了數億人。當下中國人還面臨著各種「人礦」危機,被失蹤、被拐賣、被活摘、動輒被尋滋等等。
年輕人為甚麼不願生孩子?為甚麼爭當最後一代,誰也不想生女成為鐵鏈女,生子當如胡鑫宇。
高增長成明日黃花 共同富裕不是解藥是毒藥
人口紅利消失,外資撤離、產業鏈外移,房地產投資死灰難以復燃,內需轉弱,財政赤字率攀升,卡脖子產業被越掐越緊,種種不利因素與瓶頸導致中共經濟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
對於人口負增長帶來的經濟負面效應,中共專家們開出的藥方是,通過推進城鎮化率將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實現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以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和帶動消費。同時,通過高舉共同富裕大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居民消費增長。
要說這是歪和尚念邪經。農業戶口居民也好,城鎮居民戶口也好,百姓不花錢是因為戶口本性質不一樣嗎?是因為他們沒錢,沒有收入!共同富裕就是共同貧窮,是殺富劫貧,共同富裕本質上是剝奪他人的財產權,打擊市場、打擊資本家,搞共產主義巧取豪奪的那一套。中國社會堅尼系數高,不只是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導致的,更是黨官權貴與韭菜百姓之間的差距導致的,中共總是避重就輕。財政沒錢了,拿職工醫保個人賬戶開刀,巨額體制內養老金負擔導致的養老金虧空,中共要拿參保職工個人賬戶下手。
將佔比勞動力23%的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他們住哪?有錢有意願買樓嗎?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醫療怎麼辦?城裏人已經被中共折騰慘了,躺平的躺平、潤的潤,這回中共要把鄉里人騙到城裏來折騰。
百姓不花錢 中共急了
據中共央行2023年1月份金融數據,1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單月史上新高。
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了17.84萬億元,比2021年全年多增7.94萬億元。居民貸款僅上升了3.8萬億元,其中,2022年居民按揭增速為1.8%,除住宅外消費性貸款增速2.8%,處於2009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存款增長規模遠超過貸款增長規模,存款比貸款多增了14.1萬億元。疫情放開手後,中共渴望的報復性消費搖身變成了報復性儲蓄。
老百姓為甚麼不花錢了?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居民超額儲蓄主要源於3個方面:一是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和散點疫情頻發之下居民消費不振,預防性儲蓄高增;二是地產風險擴散之後居民買樓意願低迷,相關資金回流至銀行表內;三是2022年底銀行理財贖回潮導致大量低風險偏好的理財資金恐慌性回歸儲蓄。
一句話,中國人怕了,被共產黨運動整怕了,中共翻臉比翻書還快,百姓無所適從,乾脆不跟了,人擺爛,錢包躺平。
居民不花錢,中共著急了,財政部、發改委連續喊話,要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政府、大財政、高投資,最後就是這個結果。國進民退在某個臨界點會變成國衰民退,民退無可退後,那就是國衰民變的時候了。◇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