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及雪耳等是本港常見的食用菌,具有豐富營養。消委會測試28款預先包裝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包括黑木耳(雲耳)、白背木耳及雪耳,發現其中12款樣本檢出至少1種除害劑,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大,結果已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消委會於去年8月至9月搜集10款雲耳、9款白背木耳,及9款雪耳樣本,每包售價至12元至99元。其中「位元堂」及「大地の作」的雲耳樣本,「光大」、「余仁生」的白背木耳樣本,均檢出一種除害劑殘餘,但份量低於本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所訂的上限。有兩款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就檢出二氧化硫,但未有根據規例在成份表上列出。

8款雲耳類樣本分別檢出1至5種除害劑殘餘,當中標示為有機的「點點綠」樣本檢出共4種除害劑殘餘,當中阿維菌素B1a殘餘量為每公斤0.29毫克,達到《除害劑規例》規定的每公斤0.02毫克最高殘餘限量。不過消委會指,以1名60公斤的成年人計,每日要進食207克雪耳,即煮熟後約21碗 ,才可能會對健康構成風險,市民一般食量不會威脅健康。

「仁御堂」雪耳亦檢出2種除害劑,當中炔蟎特(Propargite)的檢出量為每公斤0.28毫克,高於歐盟上限,不過成年人每日要進食2.1公斤,即約煮熟後約214碗,才有機會對健康帶來可見的風險。消委會促請業界恆常測試產品,確保除害劑殘餘量符合規例。

消委會提到,浸泡雪耳和木耳較易受「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污染,或會產生毒素「米酵菌酸」,毒性即使沖洗或烹煮也不能破壞,中毒後或出現腹痛和嘔吐,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致命,提醒室溫浸泡菇類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否則應該放入雪櫃浸泡,食用前應徹底翻熱。◇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