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年假期還沒結束,東南沿海的幾個省份,就已經開始了跨省招工的「搶人大戰」,不僅有專列、包機接工人返崗,還發放返崗補貼。有評論說,這是45年來最激烈的「搶人大戰」,這是怎麼回事呢?另外,中共官方近期發文,要求推動加快米糠作為「營養食品」的研究。那麼,中國人「吃糠咽菜」的日子又要來了嗎?中共年年喊糧食大豐收,那麼為什麼糧食還不夠吃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東南沿海「搶人大戰」 製造業面臨用工荒

據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報道,1月26日,就是「破五」當天,400多名廣西桂林籍的務工人員,乘坐返崗免費專列抵達深圳。為了「搶回」這批工友,官方安排了點對點的無縫銜接,不僅在廣西陽朔安排專車接人,再送到桂林高鐵站,到了深圳北站之後,還有公司大巴送到宿舍門口。

事實上,早在半個月前的1月12日,深圳人社局就公布了節後「搶人大戰」的政策紅包,除了提供免費的專車、專列之外,還提供「真金白銀」的補貼。比如:對2月5日前,原在崗職工返崗達500人以上的企業,按照每人2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返崗交通補助,每家企業最高40萬元。

而在深圳之外,其它沿海省份也都有類似動作。

比如,福建省在1月26日安排了兩架包機,從雲南接回了238名返崗務工人員。同一天,江蘇無錫也去了雲南曲靖,安排「點對點」包機服務,以便120名務工人員能夠順利返回工作崗位。而浙江台州市各級政府,也在同一天派出了各個招工組,分別趕赴雲南、貴州、四川等7省21地駐點招工。

報道說,浙江省為了應對節後返崗招工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早在去年12月就制定了工作預案,包括點對點接送和提供相關補貼等。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東南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呢?首先,就是人口因素。

我們知道,不久前,中共剛剛宣布,中國在2022年進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但是實際上,早在10年前,中國16歲~59歲的勞動力人口就已經開始下滑。

根據中共統計局的數據,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前後已經達到峰值,是9.4億人。而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8.76億人,和2021年相比,減少了666萬人,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在差不多11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超過6,400萬人。

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在2012年以來逐年增加。中共統計局去年4月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平均年齡是41.7歲,比上年提高了0.3歲。其中,41歲及以上農民工的佔比,達到51.8%;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是2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因此,在人口逐漸減少和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從2008年開始,沿海地區就開始感覺到用工荒的壓力。而疫情爆發之後,情況就更加糟糕。

中共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外出農民工數量接近1.72億人,雖然比2020年增加了213萬人,但是和2019年相比,減少了253萬人。而我們提到的這些數據,還都是參考的中共自己公布出來的數據,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

財經博主劉曉博評論說,2023年的節後「搶人大戰」、「用工大戰」,很有可能是改革開放45年來最激烈的一年。他還提到,今年恰好是1949年之後兩個新生兒最多的年份——1963年的60周年,和1968年的55周年。這意味著,1963年出生的男性和1968年出生的女性,大多會在今年退休。

所以,今年會是1949年以來中國退休人口最高的一年,而在今年前後走上工作崗位的人群,又恰好是2003年那一波生育低潮中出生的人口。

今年會是1949年以來中國退休人口最高的一年。資料照。(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今年會是1949年以來中國退休人口最高的一年。資料照。(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事實上,中國從1962年到1975年間出生的人口,每年都超過2千萬人,而這批龐大的嬰兒潮從去年開始將陸續退休,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十幾年中,中國會持續經歷退休大潮。

導致沿海省份用工荒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年輕人就業觀念的轉變。中共官方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製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汽車生產線操作工和包裝工都嚴重缺人,除了人口下降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工作。

有人說,這是因為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不能吃苦耐勞,但事實也不盡然。

目前,很多工廠能給年輕人提供的工作仍然是流水線工作,工作時間較長、勞動強度較大,而且工作和居住的環境差,提供的薪水也沒有競爭力,學不到什麼技能,未來也沒有發展機會。相比之下,雖然網約車、外賣送餐、快遞等行業同樣辛苦,但因為時間相對自由,薪酬也高於工廠流水線,反倒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優先選擇。

這也說明,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之上的,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速度,大大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

導致沿海地區用工荒的第三個因素是,近年來,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少中西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沿海地區的收入差距縮小,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返鄉創業、就業。

第一財經的報道就提到,目前江西的用工成本,和廣東、福建的差距已經不大,比以前的差距大幅縮小。例如江西的一些工業園區,工人收入和廣東、福建相比,月薪可能就差個六七百元。而且,用工緊張的情況,不僅在沿海存在,在江西也存在。

第四個因素就是,雖然沿海發達地區的工資水平要高一些,但還有一個遠離家鄉的成本問題。如果在自己家鄉附近就業,就可以經常回家,可以照料老人和小孩。尤其是在疫情爆發之後,這個因素可能就更加凸出。

大陸「經濟觀察網」去年底報道說,近10年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在本省就業。跨省就業的農民工數量佔全國農民工的比例,從31.36%,不斷下滑到2021年的24.38%。近6年的時間中,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總數下降了1,051萬人,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則分別增加了594萬人和1,071萬人。

在剛才這四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陸媒沒有報道的第五個因素,那就是,從全球的趨勢來看,中共嚴格的清零防疫和各種監管政策、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等因素,都在導致外國企業正在加速將供應鏈從中國撤出,轉移到其它國家,工廠搬走了,對務工者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當然,也有一些外資在逆流進入大陸,但是相比較而言,更多的外資企業不看好大陸的投資環境,因此,目前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都是中國沿海地區激烈的競爭對手。

所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東南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可能會長期持續,如果不能搶來足夠的工人,必然會導致製造業產能的轉移,不僅關係到地方經濟的發展,也關係到「中國製造」的未來。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不過,中國目前遭遇的,還不只是製造業的人力短缺危機,更迫在眉睫的,可能是很快要迎來的「吃糠咽菜」的糧食危機。

中共衛健委網站1月19日又開始在宣傳上做動員,稱發展米糠產業,挖掘米糠營養價值,有利於促進糧食減損增效和國民營養健康,還特別強調,要積極支援開展米糠營養價值研究和有關標準修訂。

中共官方近期發文,要求推動加快米糠作為「營養食品」的研究。那麼,中國人「吃糠咽菜」的日子又要來了嗎?圖為小麥。( David Gray/Getty Images)
中共官方近期發文,要求推動加快米糠作為「營養食品」的研究。那麼,中國人「吃糠咽菜」的日子又要來了嗎?圖為小麥。( David Gray/Getty Images)

消息一出,在網上又炸開了鍋,直呼 「這米糠是餵豬的飼料」,過去是只有在大饑荒年代為了活命才不得不吃米糠。

那麼,到底什麼是米糠呢?米糠是稻米加工中碾米工序得到的黃色細粒,是稻米果實的皮層及胚,主要用於生產飼料,或者用於生產米糠油。

以前,這個米糠一般是摻上野菜,拿去給豬吃的。但是現在,豬都不吃了,中國農村餵家畜和家禽也都不用米糠了。

有經歷過1959~1961年大饑荒的人描述說,糠很難吃,是穀子、麥子、稻子上脫下來的皮,吞嚥的時候還會刮嗓子,非常難以下咽。所以,中國老一輩的人,常用「吃糠咽菜」來形容艱難貧困的生活。

但是現在,中共衛健委這麼鄭重地要修訂給人吃糠的標準,還要將米糠列入「藥食兩用名單」和《藥典》。這不得不讓人多想一些,中國這是要鬧糧荒了嗎?

有網民就諷刺說,「先請衛健委領導直播每天吃糠一斤,連吃一個月,俺們再跟進。」

不過,頗為巧合的是,在「今日頭條」上擁有130萬粉絲的金融大V吳小平,曾在1月10日時還提醒大家要囤貨。

吳小平說,很多普通家庭的儲備,嚴重不夠!要未雨綢繆!並說,米、麵、水、乾糧、藥品、電池、罐頭、防煙霧面罩,這些都要儲備。

其實,我們之前的節目中,已經提醒過大家,糧荒可能會接踵而來。為什麼這麼分析呢?因為在過去幾年,疫情、戰爭以及極端天氣,已經將糧食危機推到了前所未見的境地。雖然中共每年都在喊著糧食又是大豐收,但在年年豐收的同時,中國這幾年的糧食進口量也是屢創新高。

而且,這幾年糧食進口在不斷增加,尤其是2020年開始,更是在大量進口糧食。那麼,沒有出現什麼重大的天災人禍,中共為什麼這麼急著屯糧呢?從中共這幾年的折騰勁兒來看,都不難猜測,如果不是因為耕地面積減少了,那肯定是種田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們看,中國現在不是電荒就是氣荒,不是用工荒就是糧食荒,但不管什麼「荒」,都不是好事,現在,面對可能的糧荒,大陸的朋友們,不妨也多備一些糧食,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