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也說一點和中國新年有關的中港活動。
要說香港和中國的差異,其中一樣便是過年的活動。
中國人過年指定動作,看春晚,或吐槽春晚。即是不論欣賞還是反感,「春晚」都是陪伴中國大陸居民的成長記憶。我小時候中國新年跟爸媽到大陸旅遊,偶然看了一次,說也神奇,居然就看得津津有味,特別是語言類節目,即是相聲小品,覺得幽默可樂。這種春晚的習慣,一個正常的香港人是不會有的。
香港人到今天,無論你如何完善了選舉機制及國安系統,無論你如何搞愛國教育、趕走幾多洋法官,一到過時過節,香港人獨有的城市文化就自動跑出來,就是不看春晚,電視台也炮製不出香港版的春晚,反正香港人已經不想再看一大批人走出來滿臉堆歡說肉麻客氣話的場面。
這些一家人團聚食飯的畫面,TVB還看不夠嗎?
香港人比較喜歡車公求籤,而且香港人也非常實際,總想從車公身上求出前途路向。找社會有名望的人「代」香港求籤,也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傳統習慣。
某程度上,春晚的相聲小品當中的諷刺內容,和車公求籤的那支籤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政治教化的意味。
今年這種政治寓言味道猶甚。
春晚的小品《坑》,諷刺躺平式官員對路上一個「坑」視而不見、造成禍害,還要加上一句被以為暗諷習近平即句子「賣弄啥呢?誰還沒上過初中?」就是揶揄習近平只有小學程度。大陸輿論也藉機發酵,把「躺平式官員」聯想到過度防疫的禍害。
香港的車公求籤更是一絕,2011年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求得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結果12年後,他的兒子再求得同一支簽﹗完全是一個循環﹗而這支籤文也有典故,「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解曰:「凡事守舊、求財遂意、自身得運、婚姻不合。」「威人威威不是威」籤文為劉邦當年出兵討伐韓信及與之結盟的匈奴,但不敵對方,反而被包圍於白登城的故事。」
於是網民便嘲諷,12年前已經提你不要一意孤行,不聽車公言,12年後香港甚至中國搞得被世界包圍的局面﹗
如果把車公和春晚小品合在一起,意思就更清楚了。前面有坑,但主事者視而不見,就是不肯把坑填平。而其他人的勸告,主上也不肯聆聽,明知前面是坑,也要帶頭往前衝,最終落入坑中被包圍﹗
再深思,如果幹部知道前面是坑,然後基於懶、躺平不去填,雖然官僚,但至少他知道這是一個危險;最怕是,官員不覺得那是一個坑,而覺得那只是一個道路特色設計,是中國特色的道路,誰說是坑便是不愛國。那張良再勸,高祖還是不會聽的。
車公加春晚,中港的民意巧妙結合,就不知領導人有沒有明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