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上教堂的次數很少,在外界懷疑他對於上帝的信心的時候,他認為對神的靈性的確信,要遠遠大於對宗教形式的追求。
法國東部有個小地方,叫做多爾(Dole),1822年的聖誕剛過,一個嬰兒在巴斯德家中誕生,父親從拿破崙的騎兵團退役後,做了一個皮鞋匠,收入微薄,看著新生兒,歡喜之餘,多了一些憂愁。怎麼辦?搬家吧,聽說附近另一個鎮子皮鞋匠的買賣好做一些。當過騎兵的父親說走就走,家裏人都跟騎兵一樣,迅速頻繁的在法國東部的小鎮子中移動。小巴斯德的心中並沒有大人的憂愁,搬遷,讓他更多的接觸新事物,非凡的觀察力,成了這個孩子最大的特點。
直到25歲那年,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他發現酒石酸晶體,分成左旋和右旋兩種,於是提出了分子不對稱性理論,開創了立體化學研究的途徑。他還發現生物體對這兩種不對稱性的晶體具有明顯的選擇性。
於是史特拉斯堡大學請他去當教授,在這裏,他再次運用他的超凡的觀察力,觀察到校長的女兒很漂亮,很賢慧;根據他的觀察結果,他居然直接給校長寫信:尊敬的校長先生,我看上了您的千金,準備娶她為妻,我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嗜好,相信上帝,獻身科學。這種普通得如「路人甲」般的簡歷,扔到街上,只有風會撿走。
但是,巴斯德的觀察力太準確了,校長和校長千金居然都同意了。難道那個時候,史特拉斯堡大學的校長就看出來,這個出身貧寒,籍籍無名的巴斯德,即將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不管怎麼著,上教堂,開party,開香檳,開葡萄酒,大家慶賀吧。
法國人最重要的產業,法國農業的支柱,就是釀酒。法國農民憑經驗知道要釀好酒,要控制好溫度、時間。人們也慢慢發現有些特定的地方,種出的葡萄,使用的水,就能產出味道特別棒的酒,其實,就是那裏有優質的微生物群。要是按照人的世界參照著來說,就是那肉眼看不到的微世界裏生活的生命道德高尚,環境優雅,形成的生命都特別美好,所以那裏的酒味道不錯。
可是人們把釀好的酒運到很遠的地方去,容易變質。酒運到了,味道卻變酸了,沒法喝了,酒商們很愁苦,找不著解決辦法。
1864年,拿破崙三世找到巴斯德來解決酒變酸的問題,讓法國的這個支柱產業真正繁榮起來。
巴斯德十年前在酒的產地里爾,就做過實驗,通過顯微鏡知道了酒變酸是因為那些桿菌在搗亂,當時已經有一種食物保存方法,就是把食物裝在玻璃罐裏,密封之後再煮熟,這樣處理過的食物,在常溫下放置幾個月都不壞。
但是這種方法用於釀酒就不行了。原因很簡單:高溫不僅能殺死桿菌,也能殺死酵母菌。酵母菌殺死了,果汁就不能發酵產酒了。
那麼先用高溫殺死桿菌,再加入酵母釀酒呢?成功了。這樣封裝的酒就幾乎不再有變酸的了。
但是這種方法有個重大缺點:高溫加熱之後,果汁兒也變了,酒的口感也就大打折扣,法國名酒就跟三碗不過崗的老王家自釀米酒沒多大區別了。
還有甚麼可以調整的嗎?
最後的實驗結果證明,溫度的高低是關鍵:把酒加熱到50-60攝氏度之間,只需要很短時間就能殺死那些有害細菌,而酒的口感卻不受影響。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巴氏消毒法,就是用低於沸點的溫度來殺死食物裏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會破壞食物的口味和營養成份。
就用這麼一個似乎技術含量不高的處理方法,就徹底解決了酒變酸的問題。那以後法國酒業就真的是騰飛了。也正是因為操作簡單,所以食品行業都可以大規模使用了。
巴氏消毒法本來是為了酒而發明的,但是後來發現它也能用來消毒牛奶,現代微生物學沒有廣泛建立起來之前,人們不知道牛奶既可以給人們帶來最重要的食物和營養來源,也可以為人們廣泛的帶來疾病和死亡。
現在商場裏的牛奶,包裝盒上都印有一個英文詞「pasteurized」,這就是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將微生物學運用到了養蠶業、養雞業,拯救了法國的紡織業和畜牧業。
巴斯德還用實驗證明了傳染病和化膿症的真正原因是微生物。他建議將外科手術器具放在火焰上燒灼,以殺滅微生物,大大減少了外科手術帶來的細菌感染。
在19世紀,瘋狗症每年都要奪走很多生命,只要是被狂犬咬傷的人們,人們不去找醫生,醫生也沒有辦法呀,病人都會被村莊中的壯漢們強制押到鐵匠鋪,請鐵匠用燒紅的鐵棍烙燙傷口,想藉此「燒」死看不見的細菌,但是如此原始、殘酷的做法,反而常常加速患者的死亡。
巴斯德投入到對瘋狗症的研究中。經過上百次的試驗,巴斯德研製出了瘋狗症疫苗,1885年7月,一位母親從遙遠的鄉村趕到巴黎,請求巴斯德救救她被瘋狗咬傷的兒子。巴斯德猶豫了,但是望著憂傷的母親,他覺得有義務做一次救人的嘗試。1885年7月6日,巴斯德為孩子注射了他研製的狂犬疫苗。每天晚上,巴斯德都徹夜不眠的等待,看著少年的母親憂鬱的眼神,巴斯德只能堅定的對她點點頭。5天過去了,10天過去了,一個月後,少年安然返回家鄉。1888年,法國政府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親自擔任所長。1889年,生產工藝已經比較成熟的瘋狗症疫苗正是由巴斯德研究所推向市場,並開始廣泛使用。
巴斯德研究雞霍亂、炭疽桿菌以及瘋狗症上的指導思想,日後成為免疫學的基石。
巴斯德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一生中,上教堂的次數很少,在外界懷疑他對於上帝的信心的時候,他認為對神的靈性的確信,要遠遠大於對宗教形式的追求。在回答完人們的疑問之後,他把頭低下去,再次把眼睛埋在了顯微鏡當中,他認為,那是上帝指導他去發掘的一個世界,那個世界裏有豐富完整的生命,正如我們肉眼看到的這個世界一樣。
1895年9月28日,巴斯德病逝,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佛說,一粒沙裏,有三千大千世界。那個肉眼看不到的更加細微的世界裏,孕育我們身體的疾病、健康,也謀畫著我們靈魂的善與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