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外層光環的邊界,發現了一組恆星,它們距離地球比銀河系內任何已知的恆星都要遠——幾乎是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之間距離的一半。
研究人員說,新發現的這208顆恆星,位於銀河系光環的最遠端。這是一個球形的恆星雲,由被稱為「暗物質」的神秘隱形物質主導。天文學家們只能通過其引力的影響,來發現它們的存在。
它們中最遠的恆星距離地球有108萬光年。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內走過的距離,即5.9萬億英里(約合9.5萬億公里)。
這些位於銀河系最邊緣處的恆星,是利用夏威夷茂納克亞山(Mauna Kea mountain)上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發現的,它們屬於被稱為天琴座RR型變星(RR Lyrae)的恆星。它們的質量相對較低,大多具有比氫和氦更重的低丰度元素。
最遙遠的那顆恆星的質量,大約是我們的太陽的70%。目前沒有任何其它的、被可靠地測量到的銀河系恆星比這些恆星更遠。
遍布銀河系外圍的恆星,可以被看作是「孤星」。它們可能起源於較小的星系,後來與較大的銀河系發生碰撞。
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天文學博士生馮玉婷(音譯:Yuting Feng)對此表示:「關於這些遙遠恆星的起源,我們的解釋是,它們很可能是在矮星系和星團的光環中誕生的。這些星系後來被銀河系合併了——或者更直接地說,被銀河系吃掉了。」
馮玉婷領導的這項研究,本周於西雅圖(Seattle)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會議上發表。
馮玉婷還補充說:「它們此前的宿主星系已經被引力粉碎和消化了,但是這些恆星作為合併後的碎片,就被留在那麼遙遠的地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銀河系在這樣的災難中不斷地壯大。
該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系主任拉賈‧古哈塔庫爾塔(Raja GuhaThakurta)解釋說:「較大的星系通過吃掉較小的星系——即通過吃掉它自己的同類——來達到成長的目的。」
銀河系的光環包含一個內層和外層,後者要比銀河系的主盤和中央隆起大得多,裏面充滿了恆星。銀河系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中心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它可能包含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其中包括我們的太陽。我們的太陽位於構成銀河系盤的四個主要旋臂之一上。銀河系的光環包含了銀河系大約5%的恆星。
在光環中佔主導地位的暗物質,構成了這個宇宙的大部份質量,並被認為是宇宙基本結構的形成原因。它的引力影響著可見物質,使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恆星和星系。
銀河系光環的偏遠外緣,是銀河系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區域。這些新發現的恆星,位於與銀河系相鄰的仙女座星系之間距離的幾乎一半的位置。
馮玉婷說:「我們可以看到,仙女座的光環和銀河系的光環的邊緣真的在向對方相互延伸著,而且已經幾乎是『背靠背』了。」
對地球以外生命的搜索,主要集中在恆星周圍的所謂「宜居區」內運行的、類似於地球的岩質行星上。目前已經發現了5,000多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Exoplanets)。
古哈塔庫爾塔表示:「我們並不確定,但這些外環恆星中的每一顆都應該是像太陽,以及銀河系中的其它類似太陽的恆星一樣,有行星圍繞著它們在運行。」#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