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拜登政府繼續鎖定中共為最主要的對手,推進「戰略競爭」,並贏得主動,處於有利戰略態勢。僅就經貿方面而言,美國的如下兩大進展頗為耀眼。
第一,製造業回流美國加速
近幾十年,美國製造業外流問題嚴重。2008年金融危機後,幾屆政府都在推進美國「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流。2022年,美國的國內政策驅動,加上俄烏戰爭、中共「動態清零」徹底失敗和台海形勢緊張等因素的助推,在製造業回流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就美國的國內政策而言,2021年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和2022年的《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聚焦於供應鏈,通過一些政策手段,引導製造業回流美國。例如,上述三項法案將投資總計超過1,35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的電動車、重要礦物原材料的供應與電池製造。這使Tesla選擇將正在德國生產製造的4680電池產線搬回美國,而英國本土電動車新銳Arrival、德國寶馬集團等等都奔向美國「新天地」。
又如,《晶片與科學法案》將撥款527億美元以支持晶片公司的研發和生產。基於此法案,Intel、美光科技、高通和格羅方德半導體、台積電、三星等多家企業已經公布了巨額投資計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紐約州等多地新建工廠或擴大產能。2022年12月6日,拜登出現在鳳凰城出席台積電工廠遷機儀式,則是一個象徵性事件。
而作為美國最大納稅人的蘋果,此前已於2021年4月,宣布計劃未來五年內,繼續在美國提供超過4,300億美元的投資,並在全美增加2萬個工作崗位。《華爾街日報》報道,截至2021年9月,在蘋果公布的超過180家供應商中,有48家在美國設有生產設施,而前一年只有25家,幾乎翻了一番;加州有30多個蘋果供應鏈生產相關的設施,而一年前只有不到10個。
據專注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非牟利組織「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的預測,2022年美國有望將35萬個海外工作帶回各州,創造了回流工作的新紀錄。製造業回流美國已連續第3年呈上升趨勢。2021年,國內必需品供應製造商回流和外國直接投資帶來了約26萬個就業機會;如果2022年的預測能實現的話,2010年迄今總共有160萬個工作機會回流美國。
麥肯錫2022年8月發表的《實現美國製造業復興》報告(Delivering the US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指出,近幾十年來,美國大有失去其主導世界製造業經濟體地位的危險,自1997年以來,美國製造公司和製造工廠的數量下降了多達四分之一,然而最近的一些趨勢表明這一現象正在發生逆轉,美國已為「製造業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雖然製造業產值僅佔整個GDP的11%(約2.3萬億美元),提供的1,200萬個工作崗位也僅佔整個勞動力市場的8%,但在經濟活動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35%的生產力增長、60%的出口都靠製造業,此外70%的企業研發支出、20%的資本投資以及55%的專利都與製造業相關。鑒於此,製造業可能迎來的反彈,將對美國整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分析表明,在21世紀20年代剩餘的時間裏,恢復關鍵製造業增長和競爭力將使美國的GDP增長15%以上。美國政府顯然對此有清晰認知,因此出台大力扶持政策。
此外,未來幾年,隨著資本市場繼續對下一代技術進行大量投資,美國製造業將大大受益於數字創新浪潮。美國目前每年對人工智能 (AI) 的投資已達到約1,500億美元,物聯網投入為2,500億美元,向雲端運算投入則為3,000億美元。美國領先的數碼化轉型,使越來越依賴數碼化土壤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向美國本土轉移,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第二,美歐貿易迅猛增長,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
2022年11月,《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隨著俄烏戰爭以及西方與中共之間摩擦不斷,美國和歐洲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正在迅猛增長。這也推動美國東海岸港口的貨櫃吞吐量超越西海岸港口,而此前多年美國的對外貿易都是向亞洲傾斜的。
眾所周知,2020年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統計局數據,是年中歐貿易總額達到5,860億歐元,其中,歐盟對華出口2,025億歐元(增長2.2%),從中國進口商品3,835億歐元(增長5.6%)。而歐美總貿易額「明顯重大下降」,僅為5,550億歐元,其中,歐盟從美進口2,020億歐元(下降13.2%),對美出口3,530億歐元(下降8.2%)。
2021年,歐盟統計局數據,歐盟和中國進出口創歷史新高達6,955億歐元,比2020年整整多出1,000多億歐元,增長18.3%。儘管歐美進出口也雙雙增長,但中歐貿易對歐美貿易優勢進一步擴大,差距從2020年的310億歐元擴大到641億歐元,翻倍不止。
但是,2022年卻逆轉了。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2月至9月,美國從歐盟和英國進口的商品總額連續8個月超過中國。截止9月,從歐洲地區進口額為4,491億美元,比從中國進口多出311億美元。同時,美國對歐出口也高於對華出口,「大西洋貿易」總額大幅趕超中美貿易總額。
另據美國商務部2022年7月公布的數據,在美國,來自歐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去年同比增長13.5%,達到約3.2萬億美元。在歐洲,來自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去年增長約10%,達到約4萬億美元。這些金額使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投資流相形見絀。
《華爾街日報》認為,「蓬勃發展的美歐跨大西洋關係是全球經濟沿東西方路線重組的一部份。俄羅斯切斷歐洲能源供應以及圍繞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已改變了公司的貿易方式。在大西洋兩岸,美歐政府都鼓勵企業在本地而不是在亞洲生產關鍵產品。」
此外,美國也超越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在截止2022年3月的2021-2022財年,美印貿易總額為1,194.2億美元(超過了中印貿易總額1,154.2億美元),印度對美出口約為761.1億美元,從美進口約為433.1億美元。而上一財年,美印貿易總額約為805.1億美元,其中,印度對美出口500餘億美元,對美進口290億美元。一年之間,印度對美出口和美印貿易總額大增,顯示印度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結語
製造業回流美國加速,全球經濟版圖正在急速轉變(例如美歐貿易迅猛增長,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等等),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態勢的深刻變化。VOA刊文說,「製造業西升東降,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開始動搖」。如果目前趨勢繼續,2023年將有更大的變化。
大紀元首發#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