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菅義偉成為拜登在白宮接待的第一個外國首腦之際,關於美日峰會後的聯合聲明是否寫入台灣,成為一大焦點。

4月14日,英媒《金融時報》爆料稱,四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希望聯合聲明當中提到台灣;然而,兩名知情人士表示,日方意見分歧:部份人士認為,3月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在東京發表的聲明提到台灣,已經對中共傳遞訊息,若在拜登與菅義偉的層級再提台灣,只會惹惱北京;另一方意見則認為,這麼做是更加強調日本與美國站在一起。

該報道指出,主持此次會談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官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近期一直在和日本代表展開「瘋狂的討論」。日本外務省表示,聯合聲明仍在討論當中。一名日本高級官員否認了日方不願提及台灣的說法。

的確,美日峰會聯合聲明提及台灣,是個高度敏感問題,極其罕見。上一次提及台灣,還是在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遜與時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籐榮作簽署的聯合公報中,距今52年了。

52年過去了,世界大變,冷戰也結束了30年。但是近年來因為中共的全球野心和軍事擴張,國際形勢卻越來越緊張,有些類似二戰之前,美日聯盟的內涵和重要性迅速擴展和提升。針對當今最危險的戰爭火藥桶——台灣,美日聯手應對已經是迫在眉睫。因此,如果當今的台海形勢繼續下去(更別提惡化了),美日峰會聯合聲明寫入台灣,甚至重點提及台灣,也是難以避免的了。

事實上,2020年以來,中共以疫謀霸,在「戰狼外交」的背景中,大幅度提升對台軍事壓迫,「灰色策略」達最高程度,對美日構成現實的軍事威脅(當然遠不限於台海問題)。例如,4月3日起遼寧艦航母編隊通過宮古海峽駛向太平洋,中共海軍新聞發言人稱會按計劃常態組織類似的演訓活動;4月12日,中共更是派出25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包括戰機和轟炸機,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侵入事件。

面對現實,日本對華政策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程度,美日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聲明提及台海,呼之欲來了。

而且,在此之前,已有一些鋪墊了。例如,3月16日,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首度將台海情勢相關文字寫入聯合聲明中;3月30日,《日本經濟新聞》爆料稱,日美雙方正在討論,把「有關台灣的段落」列入兩國首腦會談結束後的聯合聲明中,以「確認台灣海峽穩定的重要性」(不過,該媒體並沒有明確說明,此消息從何處了解到);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菅義偉4月4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灣的和平與穩定是該地區的關鍵,日本將與美國合作,使用「威懾力量」來製造一個環境,讓台灣和大陸可以找到一個和平的解決方式,這很重要,等等。

應該說,這次菅義偉、拜登會談後的聯合聲明寫入台灣,是大概率事件。因為,第一,如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日本專家索利斯(Mireya Solis)所說,「如果他們不循著之前的口氣,會令人質疑為何不這麼做……我不認為他們想要製造疑慮。」第二,美日針對台灣展現出共同立場非常重要,如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的亞洲專家勒魯斯(Elizabeth Larus)所說:「不僅中國(中共)會聽到這類聲明,需要確保美國信守承諾的亞太地區盟友也會聽到。」

但是,考慮到日本外交的謹慎特性(比如擔心影響奧運和貿易,針對某些議題只私下表態),這次峰會的聯合聲明不寫入台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不過,鑒於中共的走向越來越明確,國際格局演變主線越來越清晰,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基本顯現,日本對華政策框架在安倍時期已經形成,即使這次聯合聲明沒有提及台灣,但美日關於如何應對台灣事態的共識會在首腦會談中得到確認和強化;並且,正因為沒有公開提及,美日反而可能在私下裏達成更多一致。

也就是說,無論美日在聯合聲明中有無提到台灣,台灣都是首腦會談的一個焦點,中共總是睡不好覺得。#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