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性格決定了命運,而命運的走向,又同時回饋與強化了性格,從許多人物的例子中可以得知,像是曹操的權謀多疑、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李後主的寬仁怯懦、郭台銘的強勢堅毅、李安的溫和韌性等。個性成就了習慣,從而決定了命運,進而主宰著人自身的發展,實在不可等閒視之、漠然以對。
筆者近日有一個實際的例子,可以來說明「習性與習慣」之間的影響。近日,筆者任教的一門課有一份要繳交的期中作業,作業內容是每上一星期課程,即寫一份心得感想,到了期中時則請同學集結成一份作業繳交給我。講解完作業規則後,我突然詢問台下的大學生,你們會怎麼規劃這個作業的撰寫?我讓學生們想想,有兩個方式,第一個方式是每星期上完課後,就按照進度完成該寫的作業,一周寫一次;第二個方式則是上完多星期課程後,在最後一個星期,密集地一次性將多次作業寫完。
接著我問學生,你是上面這兩種決策的哪一種,請大家舉手。結果如我所預期的,兩種方式的同學「人數各半」。於是我說,這兩種決策都可以,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然而,卻存在著不同的思維邏輯與其發展結果。第一種方式,乃是強迫自己進行時間管理,在漸進完成小目標後,便可輕易達成大目標,屬於「先苦後甘」型,「步驟」乃是重點所在。而第二種方式,則強迫自己對時間的運用要有效率,一鼓作氣努力完成目標、沒有懸念,屬於「先甘後苦」型。在這裏,「效率」乃是重點之所在。
從上述例子可知,你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怎麼做就會有怎麼樣的結果。換言之,習性造就了習慣,思維更創造了實在,習性與習慣造就了你的行為走向與最終成果。最後我說,身為一位老師,其實,怎麼寫這份作業並不是我所在意的,反倒是作業的「品質」,才是我所關心的重點。那麼,同學你們應該在意的,乃是如何從老師這裏「拿到高分」,才是更高層次重點的昇華,是不是?
也或許,對自己要求得過且過的人,最後可能只會有得過且過的表現;而對自己充滿期待且力行實踐的人,便會勇於激勵自己,進而成就較高水準的表現。在此,願與大家共勉分享!◇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