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收集區內6-12歲兒童的意見,選出「十大兒童住屋標準」,最多人選出的「沒有昆蟲同老鼠的環境」,其次為有屬於自己可以鎖門的房間。

調查在去年9月至12月進行,先招募14名居住於劏房的兒童加入兒童住屋標準小組,討論理想的居住環境,及居住環境中尤其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再於區內不同地點進行街站訪問,收集區內兒童的意見後,進行「兒童住屋標準」問卷調查,收集到57份由劏房兒童作答,73份由公屋及其它住房兒童作答的問卷。

逾八成兒童望屋內無蟲患、鼠患

86%受訪兒童選出「沒有昆蟲同老鼠的環境」,為「十大兒童住屋標準」之首。聯盟指葵涌區舊樓林立,樓宇內的衛生情況較差,導致屋内有蟲患和鼠患,住於劏房的兒童情況更為嚴重。有兒童表示在家中不時會聽到老鼠叫聲而感到害怕,更擔心睡覺時候會被咬,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處理樓宇內的鼠患及樓宇衞生等問題。

其次為85%受訪兒童選出「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並且門是可以鎖上」為住屋標準。聯盟早前舉辦的「兒童住屋標準集思會」中,有兒童反映家中無獨立房間,使他們感覺沒有私隱。第三位則是近83%的受訪兒童認為,要「有充足光源的學習環境」,有受訪兒童表示家中光源不充足,即使在白天亦需開啟光管照明,亦有人表示於長期於光源不足的環境下做功課或溫習,視力會受到影響而變差。兒童建議可於家中增加書枱枱,以確保有足夠的光源在家學習。

劏房兒童望有獨立廚廁

是次調查亦發現,居於劏房兒童的選擇中,有獨立的廁所同浴室(75%)及有固定的煮食空間(70%)皆有列入居於不適切住房兒童的十大兒童住屋標準。但是此兩項並無被列入居於其他住屋環境的兒童十大住屋標準中。聯盟指出,上述結果證明對居於劏房的兒童,劏房環境無法滿足他們的基本的飲食及衛生需求。

有兒童表示,因為屋內沒有獨立的廁所同浴室,試過在如廁時,家人無故出現在廁所中使用洗手盤處理食物,不但令到他們感到極其尷尬,同時亦害怕會影響食物的衛生。

聯盟並稱,如果居住環境中擁有固定及足夠的的煮食空間,不但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亦可以有位置擺放爐具及刀具,防止兒童因空間不足,誤觸發熱的爐具或刀具而受傷的機會。

至於在其它住屋環境,如居於公共屋邨的兒童中,由於公屋有獨立廚廁,故此他們更著重其它的住屋標準,如:想有獨立的空間去擺放衣服(73%)及有一張個人書枱(68%)@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