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調查,研究尋找人生意義的積極程度與人的健康的關係。結果發現,越是積極尋找人生目標,擁有人生目標的人,免疫系統就越強。
尋找人生意義可增強免疫力
這是2003年發表在《行為醫學年鑑》(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的一份研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神經免疫學家Bower博士帶領團隊對43名經歷喪親之痛的婦女進行了為期4周的隨訪。這些女性平均年齡42歲,她們的近親(主要是母親)都因乳腺癌而去世。
大家知道,喪親是一起典型的生活負面事件,會導致身體釋放壓力激素,抑制免疫細胞功能,降低人體抗病毒、抗腫瘤的免疫力。而且,因為體內有一些乳腺癌易感基因,乳腺癌患者的親屬也具有乳腺癌的高發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思考的問題不同會導致她們罹患乳腺癌的機率也發生變化。這是為甚麼呢?它為我們思考生命的奧秘,又帶來怎樣的提示呢?
研究發現,重視尋求「有意義的生命目標」的女性體內的自然殺傷細胞(一種免疫細胞)功能會更為強大。
對生活有強烈的目標感,指的是擁有人生的意義、目標,並且對自我行為進行管理。心身醫學的專家們建議將其作為促進心理健康和增進自身修復力的重要因素。
而自然殺手細胞屬於先天免疫系統,約佔外周血淋巴細胞的5~10%。自然殺手細胞表面有兩種受體:抑制性受體識別健康細胞;激活受體識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使自然殺手細胞活化。活化的自然殺手細胞會直接和病變細胞接觸,釋放穿孔素,在病變細胞上面打孔;而顆粒酶可以分解細胞成份,可分泌腫瘤壞死因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可以消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及腫瘤細胞。
所以,思考人生意義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變得更加強大,從而使發生乳腺癌的機率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說,生命的意義這個看來很哲學的話題其實跟我們人體的細胞健康有直接關聯。
另外,樹立人生目標還與其它健康狀態有關係。
2015年,美國《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雜誌發表了一篇薈萃分析,對10項前瞻性研究進行了分析,共包括136,265名參與者,平均年齡大約67歲,平均隨訪時間為7.3年,此期間有14,518名參與者死亡,還發生了4316宗心血管事件。
分析結果表明:生活具有更高目標感的人出現心血管事件和各種死亡的相對風險比率降低了17%。
對此,主要研究作者,西奈山聖盧克醫院和羅斯福醫院的預防心臟病專家蘭迪·科恩(Randy Cohen)對公眾表示:「在生活中有目標感與防止死亡或發生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培養和完善人們的使命感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臟健康,並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有沒有生活中的目標?如果沒有,可能需要努力為整體健康尋找一個重要目標和人生存在的意義。
尋找人生目標對老年人同樣有益
2019年,《普通精神病學檔案》(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前瞻性隨訪了951名老年人:老人平均年齡80歲,隨訪時間長達7年,期間155 人(16.3%)開始患阿茲海默症(AD)。
比例風險模型顯示,更大的生活目標可以顯著降低患AD的風險(52%)。但這種獨立風險因素不受其他混雜因素的影響,如抑鬱、神經質、社交規模和慢性疾病等。當然,根據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風險降低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同時,生活目標得分高的人患輕度認知障礙 (MCI)的風險也會降低,而MCI是AD的前兆。
不僅如此,樹立生活目標,除了預防老年癡呆之外,對老年人健康的其它方面也有好處。2009年發表在《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雜誌的一篇論文使用兩項縱向隨訪研究的數據,對1238名未患痴呆症的老年人進行了長達5年的隨訪評估。
分析表明,在生活目的評估中得分高的人的死亡危險率比得分低的人下降了43%。這個結果不包括年齡、性別、教育或種族的影響。
積極的人生目的為什麼有利於健康?
為甚麼具有積極的人生目的有利於健康呢?
首先,上文提到重視尋求有意義的生命目標的女性體內的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更為強大。而自然殺傷細胞分布於外周血、脾臟、淋巴系統,可在肺部、皮膚、皮下脂肪組織、腎臟、肝臟等各個臟器中起到監視、清除病變細胞的作用,是身體健康的衛士,全身的特種巡邏兵。
其次,免疫力的整體上調對預防慢性炎症狀態、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問題都有積極的正面促進作用。我們曾經介紹過,自我實現型的幸福觀心態有助於保持人體的一個良好的抗病毒狀態。自我實現的心態,包括追求人生目標、自主生活和正念(活在當下)、仁慈和利他——其中包含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目標。
此外, 2009年的一份研究發現,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機率比較少。具有人生目的感的人,在日常活動中容易具有目標導向性,這種心態有助於長壽。
而且,有更高的人生目的的人會更多地使用預防性保健服務,住院次數更少。重視生命存在的價值會使人平時比較注重預防疾病的誘發因素,更加關心養生保健,不會去做那些傷害健康的事情或者行為,當然就容易健康了。
比如吸煙容易得肺癌,為甚麼有人還在吸煙呢?可能是因為比較缺乏人生的目標感,管不住自己的慾望。
人生意義療法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法蘭(Viktor Emil Frankl)是人生意義治療(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倡導者。他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是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法蘭醫生獲得世界 29 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出版了 39 本書,他的著作《活出意義來》(Man Searching for Meaning)被售出900萬冊。
法蘭醫生曾4次被關進納粹集中營,但最終倖存了下來。他在這段經歷中發現,難友中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活下來。他認為「感覺人生沒意思、生活沒有目標的人,通常會悲觀失望。沒有人生目標的信念支持他堅持下去,很快就會喪失活下去的信心。」
他靠自身體驗創辦了意義治療(logotherapy)——「logos」是希臘字,它表示「意義」(meaning)。
「意義治療法」的重點就在「人存在的意義」以及「人對此存在意義的追尋上」,協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生命的意義,改變人生觀,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活下去。
意義治療在治療策略上著重於引導人們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或駕馭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它與精神分析不同,站在一種更廣闊的視野,深入探討人生,通過對人生問題的診斷,使治療對象獲得人生的意義。
意義療法認為,人是三個向度存在的整體,由肉體、心理、靈性所組成。而意義療法實際上是整體療法,它有三個互相關聯的基本信念:
● 意志的自由(the freedom of will): 這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概念。意義療法認為有些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比如精神病人。
● 追求意義的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這是一種主動的、原發的意志,是實現人生責任的基礎。
● 生命的意義(the meaning of life):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需要人們去思考才能真正找到。
當我們經歷困難的時候,支持我們活下去的動力往往來源於求生的意志力。我自己曾經一次遭受重病,被下了病危通知,但我當時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活下去,我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靠著這麼簡單的一個信念,我居然就活下來了。
法蘭講述過他在集中營裏的親身經歷,在悲慘的生活中,他強迫自己轉向另一個主題。突然間,他看到自己在演講,題目是關於集中營的心理學。就用這種辦法,他讓自己超越困境。把所有的痛苦與煎熬當成前塵往事,並加以觀察。這樣一來,所受的苦難就都變成了手上的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題目。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轉個念頭」。如果能夠樹立更宏偉的目標,吃的苦、經受的魔難可能都會成為獨特的人生經歷,從而成就更大的輝煌。
在疫情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人們被迫打疫苗時其實就是被剝奪了自由意志。從意義治療的角度來看,這是傷害人健康的,比如抑制免疫力、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這些強制打疫苗的措施其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另外,生活在一些政府比較專制、剝奪人們思想自由,禁錮人們自由思考;人們的意志自由度也比較低,比較缺乏追求人生意義的自由意志,生命的存在感也較低——在這樣的國家生活可能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法蘭醫生最喜歡引用尼釆的一句話是:「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讓我們也用心尋找生命的意義,早日獲得生命健康的真意。#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