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一封奏書猶如犀利的雷電,響徹朝堂上空,留下陣陣迴響。它的作者,就是被評為「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在這恐怖、黑暗的時刻,曹操懷著匡扶漢室的使命感挺身而出,為蒙冤名士上書翻案,矛頭直指專擅朝政的宦官集團。
不同於曹詩,這短短十六字,鏗鏘有力,勢如千鈞,道出曹操剛正無私的浩然正氣。在詩歌之外,曹操還留下了以公文為主的150餘篇散文。這些文字簡練質樸,清峻務實,與慷慨悲涼的豪言壯語相得益彰,共同展現了曹操的文采、智慧和理想,共同刻畫出更加真實立體的曹操。
軍令如山 智勇無雙
曹操的文章,作於末代亂世之際,鞍馬行伍之間,是他治軍安國的重要輔助,陳情明志的最佳途徑。他對文章的要求,是尚用、尚質,把文章作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因而曹操常作一句兩句之公文,篇幅大多在幾十到百餘字之間。他的作品,以文體觀之,包括令、表、書、檄等公文體式,種類豐富;以行文觀之,則不蔓不枝,簡略嚴明;以文風觀之,則峻切灑脫,真言真情,以一代英雄豪傑的大格局、大氣度在文學史上佔據特殊的地位。
他是地位尊崇的三軍統帥和百官之首,因而其存世之作,有一半以上是關於軍務征戰、修政治國的教令之文。這些文章惜字如金,指陳主題,力求用最精鍊的字句下達最準確的命令、最豐富的內涵。這不僅由於曹操事務繁忙,光陰寶貴,也充份表現出他雷厲風行、英明果決的處事風格。
曹操重視以法令治軍,制定一系列賞罰分明、行之有效的軍令,塑造了嚴明軍紀,最終憑藉武力掃平北方諸侯,建立了三國中的最強國。令文簡明扼要者,如《造發石車令》:「《傳》言:旝動而鼓。」意思是《左傳》中說:發石車啟動,即刻擂鼓進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進行終極決戰——官渡之戰,曹操下令仿造發石車,輔助攻擊、鼓舞士氣。曹操引用經典語句,言簡意賅,指明進攻的武器和時機,操作性強。大戰之時,發石車聲震天地,威力無窮,大破袁軍營樓,有「霹靂車」之稱。曹軍也在戰場上以少勝多,創造奇蹟。
建安八年,曹操頒布《軍令》三則,規定行軍的「三不准」:將士不准在軍營張弓開箭,行軍途中可以調試弓弩,但不准上箭,不得於營中屠殺牲口販賣,不得砍伐民田中的果木。犯軍令者,根據不同情形受到鞭二百、杖五十、沒收貨物、或髡剪示眾的處罰,條文非常明確。他還規定從出營、行進到結營的整個行軍過程中,如何使用兵器、幡旗、戰鼓等軍用物品,保證軍隊令行禁止,作戰時發揮最強的戰鬥力。
都說軍令如山,曹操的令文並非一紙空文,對軍中上下一視同仁。史傳記載,曹操有一次行軍路過麥田,下令曰:「士卒無敗麥,犯者死。」然而曹操坐騎突然躥進麥地踐踏。曹操依軍令要把自己治罪,主簿以「罰不加於尊」請求免罪。
曹操卻說:「制法而犯法,怎麼統領下屬?」但是考慮到曹操身為將帥,不可輕死,於是他自請刑罰,揮劍斬斷一縷頭髮扔在地上,代替死罪。曹操割髮代首,不僅肅清軍紀,更彰顯出無私無畏的君王風範。
作為天才軍事家,曹操作戰前能料敵機先,通過教令形式調兵遣將,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派出七千兵馬駐守合肥,對抗孫權,同時給護軍一道密函,封皮上書「賊至乃發」。後來,孫權率十萬大軍包圍合肥,曹營將士展信拜讀,竟是一條錦囊妙計:
「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於是,張遼招募八百死士,趁吳軍尚未集結完畢就予以迎頭痛擊,大獲全勝。戰事未發,曹操不僅提前預見敵軍動向,更能知人善用,周詳部署,將整個戰局盡在掌控之中。他身未至,卻觀之遠,寫下二十一字遙遙指揮一場戰爭,再加上曹將謹守軍令、曹軍勇猛善戰的配合,輔佐他真正做到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忠義扶漢 亂世奇文
東漢末年,曹操從興兵討董開始,一路南征北戰,奉天子以令不臣,揮兵鋒以平亂世。他自比周公,終生維護漢室,即使成為國家實際的掌權者,也不肯廢漢自立。他曾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周文王在世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與曹操的經歷何其相似。
然而曹操奉侍漢朝的忠心,遭到朝中政敵和地方諸侯的抨擊和污衊。建安十五年,56歲的曹操發布一篇特殊的令文,藉著辭讓加封縣邑之事,自述本志,即《讓縣自明本志令》。這是曹操現存的篇幅最長的散文,它就像一篇自傳,講述曹操本人的生平事跡和人生理想,並且推心置腹闡述自己手握大權的用意,是為了國家安定、子孫平安,而非一己私利。
曹操以丞相身份「讓縣」,用的文體卻是上行下的「令」而非下奏上的「表」,說明他寫文的目的,並不是向漢帝表述忠心,而是向普天之下的王臣,表明輔助漢帝統一的壯志雄心。如此行文,天然具有高屋建瓴、俯瞰群雄的格調,讓這篇散文在開場就先聲奪人,氣勢非凡。
這篇文章主要分兩大層次,第一層的主要內容是,曹操隨著年齡增長和時局變化,樹立不同的理想。早年初舉孝廉,他只想做一方太守。到了黃巾起義、董卓作亂,他發現區區循吏不足以挽救分裂動盪的國家,於是立志做一名征西將軍,討賊立功。待到一統北方,拜將封侯,他的理想則昇華為士人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目標。
他的理想經歷兩次飛躍,本質上都是為了漢朝基業鞠躬盡瘁。為了實現理想,他不避權貴勢力,甘受征戰之苦;無懼流言蜚語,淡看世間名利,一步步走向理想的終點。在寫下這篇文章時,他能夠躊躇滿志地總結:「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然而曹操最驕傲的並不是個人得失,而是他為國家的貢獻:「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不是一句虛言,是他帶領將士一刀一槍、一城一池打拼出來的成就。通過如此坦承、自信的一句話,一個縱橫天下、氣吞山河的曹公形象立刻躍然紙上。
接下來,曹操引用前代仁人志士的典故,自明本志:他會像齊桓、晉文那樣尊王攘夷,以大事小;會像樂毅、蒙恬那樣不忘君恩,忠義報國;會像介推、申胥那樣固辭封賞,高風亮節。但是他深知國家三分、江湖未靜,因而他可以不要封賞,但絕不能放棄權位,為了「慕虛名而處實禍」,將式微的漢室和曹氏的命運置於危險境地。
曹操通過此文,議時政、談抱負、訴衷情,自然真誠,毫無虛假的矯飾,不僅將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濃縮其中,同時闡明堅定的立場和原則,對謗議予以漂亮的反擊,展現了魏武雄主的豪氣和膽魄。
除了這篇指陳心志的「述志令」,曹操的扶漢忠心在其它公文中也有所體現。董卓作亂時,袁紹身為義軍盟主,意圖另立朝廷取代漢獻帝,並約盟曹操。曹操作《答袁紹》拒之,首先說明義軍為了共同的國家大義而集結,如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臣子廢立君主,「天下其孰安之?」他義正辭嚴地表示:「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曹操一生功勛卓著,受到漢帝封賞無數,他也多次呈交辭讓的表奏。這些文章寫得整飭謙卑,表達對漢帝的尊敬和忠心,也含蓄地為自己正名。曹操也有請功求賞的時候,卻是為了手下的賢士功臣。儘管他大權在握,封賞人才並非難事,但他還是按照禮數和規矩,恭敬地請求漢帝的認可。這類奏疏,也將人才功績昭示四海,成為招納賢才的絕佳機會。
諄諄叮囑 別有深情
曹操是心懷家國的大英雄,也是感情豐富的文學家。不獨他的詩歌奔湧著充溢浪漫的豪情,其散文也時常流露深情,打動人的心弦。曹操志在統一,任人唯賢,對待人才懷著「悠悠我心」的渴慕之意和「周公吐哺」的殷切之態。他的真情,首先表露在和手下能人異士的書信往來中。
身負王佐之才的荀彧,是曹操麾下首席謀士,也是曹操修書較多的一位。早年曹操希望重用荀彧,以其同鄉激勵他的志氣,發出熱情豪邁的一問:「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折射出曹操對穎川人傑地靈的歎服,以及對荀彧才識的欣賞與渴求。
「夫功未必野戰也」,曹操對荀彧的功勞非常推崇,認為他一人勝過千軍萬馬。曹操在書信中用一連串排比稱讚荀彧:「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已多矣。」倚重、激賞之情溢於言表。
建安年間,戰亂與疫病的雙重災難,讓生命脆弱易逝,曹操也備嘗生離死別的切膚之痛。而賢士兼故友的逝去,讓他尤為痛惜和悲切。同樣深受器重的謀士郭嘉英年早逝,曹操在寫給荀彧的書信中,真摯地抒發了對郭嘉的傷逝和緬懷。
在《與荀彧書追傷郭嘉》中,曹操回憶了君臣兩人相處十一載,已是可遇不可求的患難知己;如今謀臣亡故,就算為其後代增加封賞,也不能彌補失去他的損失和痛苦。曹操頻頻寫下「悲痛傷心」「追念之感深」「不能去心」等語,情真意切,字字泣血錐心。
曹操對至親家眷的情感同樣感人至深。曹植是他最寵愛、並且給予厚望的兒子。在曹植二十三歲那年,曹操出征孫權,安排他鎮守後方鄴城,留書一封,即語重心長的《戒子植》。
他說:自己在二十三歲時,就做頓邱令了,那時候鋒芒畢露,欲澄清天下,至今回想都不後悔當年的所作所為。如今曹植也二十三歲了,一定要及時當勉勵啊!短短幾行書信,再現了烈士暮年回顧人生旅途時的豪情滿懷,更表達了曹操對愛子的無限厚望。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本是萬象更新之時,晚年的曹操突然感到身體欠佳,於是飲粥、服湯藥調理。他年事已高,又患有頭風病,因而認真考慮後事。站在人生的終點,曹操沒有恐懼,而是用瑣碎真誠的語言,留下一篇別開生面的《遺令》。
文章中,曹操從自己身體不適講起,預感到生命無常,著手安排後事。他一反厚葬之風,要求簡禮薄葬,命令將士百官各司其職,以國家大局為重。同時,他把最細膩的心思,用在了對妻妾伎人的妥善安置上,這也成了文章中最富有人情味的部份。
曹操不厭其煩地囑咐,婢妾們平日勤苦,此後安居銅雀台中;所餘香料分送諸位夫人,不必用於祭祀;諸房中人可學做帶子、鞋子售賣,維持生計。兼濟天下,是大英雄的使命;安頓家室,也是大丈夫的責任。曹操「分香賣履」,寫盡了人生風流雲散之際的最後眷戀,也寫出了他在斡旋政壇、浴血沙場之外的另一種繾綣深情。他也因此創造了一個情深意重的典故,一種更為豐滿的英雄文化。
曹操的散文,同他的詩歌相似,是他日常生平的寫照,家國情懷的抒寫。他在艱苦的戎馬生涯中建立武功,在劇烈的政治漩渦中推行理想,也在雄奇的人生畫卷中著述詩文。魏武曹操,不僅因為他的輔弼與奠基之功而頂天立地,也因為他的妙筆與才情之作而萬姓宗仰。#
參考資料:《曹操集》《三國誌》等。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