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綠色能源,但是地球上大部份的氫都被「鎖」在水分子中,難以被利用。為從水中分解出氫氣,科學家歷年來均努力,以同是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驅動「光催化劑」直接分解水來製氫,但是效率低、成本較高。
不過,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新材料聯合實驗室、香港大學化學系郭正曉教授和裴達偉(David Lee PHILLIPS)教授的團隊,發現一種新的「催化劑原位質子化」的概念,可以增強催化劑的光動力學和載流子分離效率,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新概念增強光催化效率製氫
以往要研究增強太陽能催化劑製氫的功能,主要是從幾方面著手,包括提高材料的電荷分離效率、轉移速率和太陽能利用率。但是太陽能的轉換效率,往往受不同因素打折扣,例如複雜的多電子轉移、質子偶聯和中間體動力學過程。
港大團隊今次發現的方法,是引入新的概念,提高光催化的整體催化效率。團隊引入間隙磷原子摻雜及其「原位質子化」概念,改善「多孔氮化碳」(g-C3-xN4)的光動力學和電荷分離效率,進而提高其整體催化效率,實現高效的光解水製氫。
「原位質子化」概念,是指出在光解水過程中,水分子的特殊作用。在這個概念下,水分子展現特殊的調節催化劑能級結構的作用,而不僅僅是溶劑或反應物。
郭正曉形容,上述發現能為未來設計出高效的太陽能轉化體系,開闢了新的思路。@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