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梅堂」及「儀禮堂」。(曾蓮/大紀元)
香港大學「梅堂」及「儀禮堂」。(曾蓮/大紀元)

去年8月,台北市推出政策,中學以下的學校不得於校內販售樽裝水;今年7月1日起,香港大學提倡「無膠樽校園」,可持續發展事務處推出「捨棄即棄」減廢運動(Ditch Disposable),校園內餐廳、零售店及自動售賣機禁售1公升以下樽裝水。

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康諾恩博士(Steven J. Cannon)表示,根據最新政策,香港大學的學院、學系、學會及其它大學相關組織在舉辦活動時禁止派發1公升或以下的樽裝水,但若組織在校內或校外進行活動並發生健康相關的突發情況時,若需要安全飲用水,則可獲豁免。為支持政策的順利實施,學校會增設最少20部飲水機,並提升免費過濾水於校園的持續供應,方便同學自備水樽飲用,又提供網上工具包(On-line toolkits)幫助師生遵從政策。此舉希望鼓勵近30,000名學生及7,000名教職員減少製造浪費。

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對此表示支持,他說:「要改變固有習慣及行為需要努力,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現狀。捨棄使用即棄膠樽無容置疑是捨棄即棄運動的首個目標。」港大永續生活辦公室負責人Ann Kildahl表示,停售樽裝水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考慮禁止使用膠袋及飯盒。

「禁樽裝水」非先例

香港大學禁止售賣細樽裝水並非先例,美國有90多所大專院校已禁售或限制使用即棄膠樽水,其中包括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採取的措施包括向入學新生派發不銹鋼樽,並鼓勵他們使用可提供免費過濾飲用水的水解站。

美國三藩市一直都為減塑膠努力不懈,矢志於2020年成為「零廢城市」。於2007年,三藩市成為美國第一個禁用塑膠購物袋的城市,同時亦禁止所有餐廳使用發泡膠外賣盒。自2014年開始,禁止販售塑膠樽裝水,並在2016年全面嚴格實施。市內公眾場所不得售賣及分派即棄樽裝水,而政府支出亦不可用於購買樽裝水。

香港即棄膠樽問題嚴重

根據國際樽裝水協會(International Bottled Water Association,IBWA)的統計,香港每年人均飲用樽裝水數量,連續幾年都排行全球第十位。2014年港人均飲用樽裝水達32.7加侖,是全球人均值的3倍多,甚至可見香港對樽裝水的需求有增加的趨勢。根據香港環保署《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飲品膠樽問題(PET)棄置量由2014年每日的132公噸,增至2015年的136公噸,回收率由14%下降至7.6%;與此同時,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點售出的樽裝水多達2.86億公升(2015年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統計數據),相當於平均每日用掉182萬個430毫升膠樽。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膠樽水的挑戰,不僅僅是產生大量難以分解的塑膠垃圾和消耗龐大的水資源,背後還代表著即棄文化的蔓延。他呼籲面對膠樽容器的挑戰,政府應盡早推出相應的生產者責任法規,而在立法前,社會各界也有責任共同解決難題。

拒絕樽裝水 「搵水飲」有道

攜帶水樽外遊,在街上要如何「搵水飲」?在香港,有機構4年前已推出「撲水」(Water for Free)手機應用程式,標記全港公眾飲水機位置,通過定位功能告知用家何處有免費水飲用,至今已收錄約1,100個飲水機地點。

今年6月底,「撲水」推出Android 手機應用程式升級版,ios版也即將上架,新增冷、熱水機、最近水機的路線、飲水機的照片、報料按鈕等資訊,為環保用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有興趣的讀者可在手機應用程式市場免費下載。◇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