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蘭州市衛健委的一份通報,讓「核子華曦」和「張姍姍」成了關注的焦點。不少人也突然發現,在過去3年,雖然中國多數行業都受到了重創,但是,從事核酸檢測的公司卻是賺得「盆滿缽滿」,而其中一些收穫暴利的企業,竟然還屢屢造假。
「張姍姍」為何能同時擔任30多家公司的監事呢?一家剛剛成立的公司,怎麼就能拿到核酸檢測的資格呢?多次被處罰的公司,為甚麼還能一直賺錢呢?
「張姍姍」揭開 「核子基因」的內幕
11月25日,蘭州市衛健委發了個通報,稱在24日時,蘭州市七里河區,在依據核酸檢測結果轉送陽性感染者時,卻發現有個別等待轉送人員的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是陰性,並解釋說,這是因為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在輸入資料時,將陽性誤報成了陰性。
這個通報一出來,當地民眾突然發現,原來表面上看著煞有介事的核酸檢測,竟然這麼不專業,那麼,這家能把檢測結果搞得一團糟的「核子華曦」是家甚麼公司呢?
蘭州核子華曦,是一家剛剛在今年8月8日成立的新公司,成立的日期很吉利,就是想「發一發」,而且這家公司的監事張姍姍也非常不簡單。澎湃新聞的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張姍姍實際上同時在35家公司擔任監事,其中有3家已註銷,還有30家都是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那麼,這個「核子基因」公司是個甚麼來頭呢?
核子基因(Nucleus Gene)的官網介紹說,公司在2012年成立,是一家「集基因技術研發、市場應用於一身」的高新科技型企業,目前已經在全中國開設了64家子公司、50個實驗室。
媒體報道說,核子基因的實際控制人是張核子、巴穎夫婦,都是中國醫科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張核子在1990年考入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深圳公安局技術處,籌辦中國最早的DNA中心,之後,又離開公安局自行創業,成立了深圳市紅石別墅裝飾公司,進入裝修行業。
澎湃新聞引述知情人消息說,張核子在裝修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並提到,一個新人初入一個全新的行業,而且是利潤較高的那部份業務,沒有政商資源肯定不行。
後來,張核子和巴穎還涉足了零售、服裝設計、房地產等領域。 到了2012年,因為基因檢測業務開始在中國興起,兩人就成立了核子基因公司,主要提供消費級的基因檢測服務。張核子還依靠過去在公安局的資源,拿下了司法三方鑑定這個大市場。而司法檢測項目最賺錢的,就是親子鑑定和胎兒親子鑑定這兩部份。
在疫情爆發後,核子基因公司,就轉向了核酸檢測服務。比如,2015年7月成立的深圳核子華曦,在2020年2月時,成為了深圳市衛健委審批通過的第一批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之一。在2020年3月到9月的半年時間裏,該公司核酸檢測業務的營業額,就達到4.5億元人民幣,有超過100位合作代理商獲得的利潤超過百萬元。
而且,在核子基因對外投資的62家企業中,大多數都和基因技術、醫學檢測有關。澎湃新聞報道說,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核子基因相繼開設了14家醫學檢驗實驗室,在10月份時,更是一次過開了8家。
核子基因自稱,「全中國檢測人數累計超過7億人份,樣本檢測0差錯」,並稱已經啟動了IPO上市計劃,公司「致力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基因檢測銷售平台」。看上去,核子基因是非常地意氣風發,但是,第一財經在報道中提到,實際上,核子基因是「多次受罰卻帶病狂奔」。
早在2020年4月14日,濟南華曦醫學檢驗有限公司,就因為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不當,被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警告、罰款。2021年1月,濟南華曦又在31萬多人的樣本尚未完成檢測的情況下,再次訛報樣本檢測結果,結果是,被河北省邢台市通報並展開全面調查。
但是,據《南方周末》報道,就是這個曾經兩度出事的濟南華曦,卻能在去年的8月和10月,以及今年的1月和7月,在山東大學的核酸檢測項目四度中標。
此後,核子華曦系企業還多次被瀋陽、杭州、深圳、長沙、廣州、貴州等地的醫療主管部門處罰。
創投資訊服務商「鉛筆道」報道說,依據官方公告,核子基因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出現了12次違規事件,包括訛報檢測結果、弄錯檢測結果等,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它繼續賺錢。假設核子基因做的全部是混檢,如果以現行最低價每人次5元人民幣計算,7億人次的核酸檢測,核子基因最少賺了35億人民幣。所以,和巨大的利益相比,罰點款,收警告又算甚麼呢?
利益鏈不除 疫情不止?
實際上,類似核子基因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
投資研究平台「格隆匯」報道說,「天眼查」上,檢索關鍵詞「醫學檢測」,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在1年內成立的相關企業有10,476家,成立1~2年的有8,900家,2~3年的有5,300家。
也就是說,在這3年的疫情推動下,一些人迅速地發現,在中國做核酸檢測是可以搵錢的大買賣,所以就爭先恐後地加入了這個「黃金」產業。
中國的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經達到121億元人民幣,最近兩年,仍在以18%左右的速度遞增。在這期間,不管是下游的檢測服務商,還是上游的檢測設備和試劑生產商,都迎來了業績的爆發,利潤呈現出幾十倍的增長,在短短兩三年間,就掙到了過去10年、20年都賺不到的錢。
據投資評價與內容平台「聰明投資家」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104家核酸檢測相關上市公司,營收大約是2,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了37%;淨利潤更是高達648億元人民幣,同比暴增76.6%。
此外,今年還有5家公司即將在A股市場掛牌,根據招股書披露,淨利潤都超過1億元人民幣。
顯然,在中國,核酸檢測行業已經成了「暴利行業」。可能是因為受到輿論的關注,1月21日,滬深交易所表示,「高度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對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隨後,上交所在23日取消了「翌聖生物」的上市申請。
賺錢也就算了,說到底,這些企業也只是藉了中共「清零」政策的東風,但是,這些核酸檢測公司還屢屢造假,這就讓人無法容忍了。
中國網易號在11月23日的報道披露,今年6月到7月間,不少省份展開核酸機構的大規模檢查,發現有高達250家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頻繁造假。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或是計劃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比如,蘭衛醫學、華大基因、迪安診斷、凱普生物等,都牽涉在內。
而且,就像核子基因一樣,有的公司已經被多次查處了,但是仍然能繼續營業。比如:「合肥和合」在4月份被通報,「瀋陽和合」在7月份被要求整頓,但是到了9月,「石家莊和合」仍然敢隱瞞陽性結果。而這些公司都是「和合診斷」的子公司。
11月29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也發了評論文章,抨擊核酸檢測造假現象,並說核酸檢測亂象「已經到了非重典不能止亂的時候了 」。
文章還點名提到,濟南華曦、上海中科潤達、北京樸石、北京金准等等核酸檢測機構造假。 比如:上海中科潤達,5月5日,一天測出了13宗核酸「陽性」,但是在複檢中,13宗「陽性」核酸又全部陰性了。
不過,或許是內容太過敏感或許是中共高層黨派較量,這篇標題為《核酸亂象不止,疫情永無寧日》的評論,很快就被大陸各網站刪除了。
有人甚至猜測,一些核酸檢測公司是在故意造假,目的就是讓疫情持續,它們就能夠繼續搵錢。
有大陸網民就發現一個現象,核子基因的公司在哪裏成立,哪裏就會發生疫情,接著就會全民核酸檢測。比如:太原核子華曦10月份成立,11月時,山西就淪陷了;合肥核子華曦在9月份註冊,而10月份時,合肥疫情就大爆發了。
還有,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張姍姍,最近也是網絡火爆,大陸傳媒的報道說全民都在尋找張姍姍。這個張姍姍是誰呢?有人說是張核子和巴穎夫婦的女兒,但沒有得到證實。但是,因為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的事,張姍姍、張核子也算是被網絡全面起底。
不起底不知道,全網被瞬間引爆,原來核酸檢測竟隱藏著一個巨無霸。不過,就像有評論說的,其實,張姍姍是誰一點都不重要;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導致這些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共當局一手製造的核酸檢測利益鏈。
中共制度不倒 中國未來不會好
這些年來,由於中共堅持清零防疫,不僅掏空了國庫,清零了老百姓的醫保和收入,還催生了測核酸、打疫苗的疫情產業鏈,而中共的權貴和商人們,卻趁此機會,相互勾結,通過全民測核酸、打疫苗,大發國難財,搞得民不聊生。
大家看到,之前在中國各地爆發的大規模抗爭和學潮,就反映出民眾對中共極端防疫和頻繁做核酸檢測,已經承受到了極限,大家喊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的口號,最終上升到了要「共產黨下台」的政治訴求。就像《紐約時報》報道中所說的:「中國無處不在的防疫限制措施,已經造成了超越階級和地域的憤怒焦點。」
美國「捍衛民主基金會」中國項目副主任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就提到,中共與中國人民之間,原本就已經薄弱的信任感正在開始瓦解。
更重要的是,這一輪的抗爭,顯示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海外,都有更多的中國年輕人覺醒了。他們意識到,中共政府正在以「清零」政策作為藉口,創造空前絕後的專制制度,他們必須爭取自己的權利。
目前,北京和廣州正在放寬疫情防控措施,中共官媒也宣稱,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但是,中國的民眾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要中共這個制度不倒,各種封控都隨時會以任何藉口重新上演。◇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