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11月4日的中國之行,在德國乃至歐洲引起廣泛爭論和批評,歐盟官員們甚至嘲笑德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而是一個冒充國家的行業協會,因為德國政府將企業逐利置於歐洲的長期利益之上。

近三年來,由於中共過激的防疫措施,中國的邊界事實上已經關閉,然而德國似乎並沒有放慢其在華投資的熱情。但專家警告說:在中國(中共)做生意正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安全問題。

德國外交官、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克里斯多夫·赫斯根(Christoph Heusgen)指出,與中國談判的確很重要,但問題是,總理朔爾茨為甚麼要挑選現在這個時間點去中國?

作為前德國駐聯合國大使,赫斯根經常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中共侵犯人權的行為。他對德國電視一台說,「當我在紐約與許多同事交談時,我被問到為甚麼是現在這個時間點:中共明確展示其極權主義政權,甚至回到了毛澤東時代,德國總理為甚麼現在要去中國?當我們(美國)試圖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時,德國為甚麼率領商業代表團去了中國?」

赫斯根認為德國總理應該帶著商業代表團去非洲或拉丁美洲,而不是單獨跑到北京去。

專家警告:與中共交易日益成為國家安全問題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專家格雷戈爾·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研究了德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他表示,「僅在去年,超過40%的歐洲在華投資都可以追溯到德國汽車行業。」福士汽車集團一半的利潤來自中國。此外。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多年來一直如此。

當然,在中國經營的德國公司遇到的挑戰不勝枚舉,尤其是疫情爆發後,嚴格的防疫限制使中國境內的商務旅行,以及從國外到中國的商務旅行幾乎變得不可能。周而復始的封鎖也意味著工廠無法正常生產。德國公司也一再抱怨市場准入的不平等。例如,在銀行貸款或公開招標時,中國的國有企業優先。

德國商會指出,互惠是非常重要的,在相互投資方面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在這裏提出明確要求。如果我們對中國的投資持開放態度,那麼同樣的情況必須適用於德國和歐洲的公司。這就是為甚麼歐盟的團結在這裏是如此重要,因為德國只有8,000萬居民,規模太小,無法與中共抗衡。

在中國還有一個所謂的負面清單,禁止或限制外資進入某些行業。例如,禁止外商投資稀土的開採和加工。在農業方面也有限制,例如對某些類型的小麥的限制。

還有,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德國對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2021年,從中國運往德國的商品比德國運往中國的多出近400億歐元。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所長加布里埃爾·費爾伯邁爾(Gabriel Felbermayr)警告說,「中共更多地將貿易視為一種政治工具,不能任其自生自滅。」

一些大型德國公司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更大,而且還在繼續增加。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分析,在德國Dax上市的公司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有在中國開展業務。僅2022年上半年,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就達到了約100億歐元,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IW警告說,「這也會造成(中共對德國的)政治勒索。」

目前,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正在中國廣東建造一個價值100億歐元的工廠。德國連鎖超市阿爾迪公司希望在中國開設數百家新店。在汽車領域也會有更多的投資,因為中共取消了對外國製造商的投資限制。

然而,德國工業聯合會警告說,汽車工業不能再進一步依賴中國,目前德國對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稀土和鋰的依賴,已經超過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中共不僅試圖通過貿易影響德國經濟,而且試圖通過直接參與德國經濟來維護其影響力。據IW統計,2020年中國對德投資額為7.07億歐元,2021年為12億歐元。

更重要的是,專家們擔心中共會干預特別關鍵的領域,因為中共的收購或投資明顯有針對性,例如對晶片公司和漢堡碼頭的收購,都是非常敏感並涉及安全問題的領域。德國聯邦情報局和憲法保護辦公室的負責人最近就對此提出過警告。因此,與中共打交道越來越不僅僅關乎經濟風險,還關乎國家安全問題。

《商報》主編:深層問題是德國缺乏地緣經濟戰略

針對德國總理此時訪華,《商報》主編塞巴斯蒂安·馬特斯(Sebastian Mathes)撰文表示,德國的成功是基於開放的市場和穩步增長的國際貿易,德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國際上打開大門,剩下的事就是經濟發展了。但在經濟日益成為政治工具的時候,這種模式已不再適用。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政治化,聯邦政府還不清楚該怎麼做。

中共的做法則相當明確,多年來,北京當局一直在確保獲得原材料以及運輸路線,並正在推動晶片行業等關鍵性行業的獨立性。

美國針對中共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晶片,也明顯考慮到了地緣經濟戰略。

地緣經濟戰略是使用經濟措施來實現政治目標的戰略,反之亦然。這些目標可以是經濟或技術依賴、原材料或能源的供應,以及貿易路線的考慮。而長期以來德國政府一直忽略了地緣經濟戰略,或者說在這方面一直沒有清晰地認識。

當德國總理朔爾茨被問及,他是否應該等德國政府的新中國戰略出台後再前往中國時,朔爾茨則回應說,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所以,他寧可在沒有戰略的情況下去了中國。近年來,德國政府把太多的問題都留給了工業界。

在一個自由市場的世界裏,這樣做或許沒有問題,但那個世界已經不存在了。德國的長期繁榮現在取決於聯邦政府是否能成功地制定一個地緣經濟戰略,為德國如何確保原材料和能源供應、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保障通信網絡提供答案。最重要的是要考慮清楚,德國經濟真正想要依賴哪些地區。

馬特斯指出,這樣的戰略可以由國家安全委員會監督。同樣清楚的是,真正的地緣政治只能與歐盟其它國家一起實現。#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