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畫廊(Gemäldegalerie)入口處有兩座大衛雕像,招呼著遊客入內觀賞展覽主題:「多那太羅:文藝復興的發明人」(Donatello: Inventor of the Renaissance)。這兩座大衛雕像各有千秋。
大理石《大衛》(David)是多那太羅著名的雕塑作品,首次離開意大利佛羅倫斯出借參展。身穿充滿皺摺的古典披肩長袍,頭戴一頂常出現在羅馬酒神巴克斯(Bacchus)頭上的釀酒用的葡萄的頭冠,大衛似乎若有所思。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座雕像比例不太對勁,有著哥德式風格偏長的脖子和手指。
另一座《大衛》是博物館收藏的石膏模型,仿自多那太羅最著名的青銅傑作。真品始終收藏在佛羅倫斯。多那太羅以赤身裸體的年輕牧羊人來描繪這座大衛雕像是一個創舉,傳統上,藝術家經常將這位《聖經》人物描繪成睿智的國王。與多那太羅早期創作的大理石《大衛》相比,這座仿青銅的石膏《大衛》的比例要好得多。
多那太羅完成大理石雕塑《大衛》後約30年才創作了青銅《大衛》。檢視他後期的作品,很容易就推測,其顯示了多那太羅的進步程度,並確定了他的藝術風格。確實如此;但是,亦並非如此。
我們無法定義多那太羅的藝術風格,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創作風格習慣從一種材料或技巧跳到另一種。甚至可說他幾乎能掌握所接觸過的一切材料,他同時精通雕塑藝術的「加減法」,擅長用木頭或石頭雕刻的「減法」,也能掌握用粘土或黃金等材料雕塑的「加法」,技藝超群。
德國柏林畫廊(Gemäldegalerie)正舉辦千載難逢的多那太羅展,讓你欣賞到藝術史上最偉大時代文藝復興奠基者的各種創作。展出大約90件雕塑、繪畫和相關作品,也包括與多那太羅同時代藝術家的作品。所有借展的作品都來自多那太羅的親自創作,其中有些作品,例如,大理石《大衛》和《普拉托講壇》(the Prato tribune)(向群眾發表演說的高架平台)等都是首次離開意大利參展。
不斷自我挑戰
先不論展覽下的標題。多那太羅並非是自己發明文藝復興,他只是當時在佛羅倫斯樹立文藝復興風格的諸多藝術家的其中一位,其他還有像是畫家馬薩喬(Masaccio)和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等。當多那太羅結束在金匠暨雕塑家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門下的學徒生涯時,他的老師完成了佛羅倫斯洗禮堂(the Florence Baptistery)著名的兩座青銅門。多那太羅學習鍛金技術時,遇到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兩人成為朋友,一起探索合作。
多那太羅在雕塑上的創造力和藝術才華,確實為一個世紀後的文藝復興巔峰時期(公認為藝術史上最好時代)藝術家鋪平了道路。那麼,似乎多那太羅不太有名?這是因為文藝復興風格在巔峰時期臻於完美之際,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家所奠定的基礎作品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掩蓋。這種情形有點像蓋房子,人們看到地面上的房子,而忽略了地面下隱藏著的最重要的地基。另一個原因,如策展人內維爾‧羅利(Neville Rowley)的補充,多那太羅的傳記是直到他去世100年後才寫成的。
羅利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焦點展品,展現多那太羅在創作與獨創上的功力。
多那太羅於1415年左右創作《聖母子》(Mantel Madonna),作品風格呈現出他早期受當時哥德式藝術的影響,也傳承自他的老師吉貝爾蒂。作品中這兩位完美人物,具備典型哥德式藝術風格,包括杏仁眼、優雅又偏長的手指和四肢等特徵。
多那太羅將他的創作風格,從哥德式風格轉變為充滿表現張力。16世紀(多那太羅死後約一個世紀)藝術史學家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其著作《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中寫得很好:「必須靠眾多技術熟練的藝術家合力才能完成的雕塑作品,多那太羅卻是獨自完成。他賦予大理石生命、情感、律動。不需言語,渾然自成。」
羅利說,多那太羅從古典尋找靈感,但從不消極模仿,反而努力創造新鮮事物,展現才華。展覽中的《聖母子》(Pazzi Madonna)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在這件作品中,多那太羅創造出帶有希臘風格的側面輪廓,幾乎讓人誤以為是模仿古代浮雕作品。然而,除臉部側面輪廓外,其餘部份都是自然主義的。
我們不僅看到這對人間母子緊密連結,還感受到神聖美好。聖母憂心地看著兒子,因為知道必須讓他去完成神聖的使命。當聖母緊緊抱住基督時,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手指抓著基督圓胖的身軀,幾乎是柔軟的血肉身軀而不是堅硬的大理石。就像多那太羅所有以《聖經》為主題的作品一樣,這座充滿表現張力的雕塑創作,首先感動我們的心,接著提醒了我們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堅定信仰。
檢視多那太羅許多關於《聖母子》的作品,似乎沒有兩件相同。羅利相信,針對《聖母子》的構圖,多那太羅至少有30種以上的版本。
從波士頓美術館借出的多那太羅作品《聖母子與天使》(Madonna of the Clouds),構圖結合了兩種不同的傳統。羅利解釋,坐著的聖母子姿勢,其概念來自14世紀的錫耶納城(Siena),象徵聖母的謙遜。多那太羅採用這個人人尊敬的主題,但沒有描繪人物坐在地上,而是將他們提升到滿佈天使和小天使(譯註:長著小翅膀、胖胖的裸身孩童形象)的雲端中。傳統上,聖母升天時會飛昇到天堂般的高度,就像在其它版本的聖母升天中所看到的那樣。然而,在這件作品裏,多那太羅創作這對聖母子一起在天堂。
這件作品最好是親身近距離欣賞,因為照片無法顯示細微差異。近距離看,天使和小天使在雲層中飛翔,就好像多那太羅輕輕地在這件作品上揮了揮鑿子就創造出這樣一個天堂。沒有塗上任何色彩,僅用鑿子就創作出這樣的作品,真是藝術奇蹟。
羅利解釋,在這件作品中,多那太羅使用自己發明的「極淺浮雕」(stiacciato)技法,在大理石上刻出厚度非常薄的浮雕。這種雕刻技巧非常困難,所以在他之後很少有藝術家採用這種技法。展覽中有許多作品都使用了這種技法,包括《天使照顧死去的基督》和《聖母子與四個天使》(Hildburgh Madonna)。後者呈現多那太羅在創作時,利用數學概念「單點透視」(single-point perspective),此法是他和友人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共同引進當時的藝術界,更是布魯內萊斯基取自古典時代的數學方法。藝術家運用單點透視法將平行線匯聚在畫面上的一個點,使作品看起來更有立體空間感。
從傳統創新
羅利說,當其他藝術家透過參考文獻顯示自己超高的技藝時,多那太羅創作的雕塑都是前所未見的。例如,多那太羅是第一位用赤陶創作「聖母站立」像的藝術家。他從他的老師吉貝爾蒂(Ghiberti)那兒學會用粘土雕刻。吉貝爾蒂也是自古以來第一位使用陶土創作雕刻的藝術家。創作聖母站立作品意味著,一些買不起大理石的顧客可立即擁有素色或赤陶彩繪作品。
本次展出的站立雕像《聖母子》(Mellon Madonna)是最近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收藏。我們可看到,聖母把基督抱在髖骨位置附近,像是在向我們介紹他。
羅利覺得站立的聖母很吸引人,尤其是多那太羅選擇不以正面角度構圖,正面構圖在當時大多數的建築樣式中是很常見的。多那太羅將這對聖母子轉一個角度。這對策展人的挑戰則是要如何更完美地公開展示這件作品。
羅利說,要分辨赤陶作品是出自多那太羅本人還是他的工作室,有其難度,因為你很難確定該件作品是否用多那太羅曾經製作過的另一件赤陶作品所做。
多那太羅在1420年代開始在作品中添加「小精靈」(spiritelli),他們赤裸身體、像長有翅膀的孩子。這是他在古羅馬石棺上看到的圖樣,也讓這項古老傳統再度復活。其中一件出色的作品來自與另一位雕塑家的合作。多那太羅無法承接太多委託,因此他與雕塑家米開羅佐(Michelozzo)建立合作關係。他們一起接下許多委託,同時在不同地區開展多個案子。
在托斯卡尼的普拉托市(Prato, Tuscany),兩人一起製作大理石講壇。顧客委託他們製作一系列的浮雕,帶有翅膀的小男孩天使手裏抱著普拉托城市徽章。多那太羅有其它想法。羅利指出,多那太羅後來說服顧客,在基督教的雕像上描繪許多小精靈跳著異教徒舞蹈,而這些通常由一組固定圖像組成。
多那太羅決定了他要的創作,顧客不得不接受。根據羅利說法,這麼做在當時其實很罕見,因為「就委託而言,在當時一切都得按照市政當局與合同規範才對」。
作品充滿驚喜
多那太羅將天賦運用在精通各種材料上。他打造了一座半身鍍金聖物:青銅雕像聖羅索爾(Saint Rossore)是比薩(Pisa)崇敬的聖人。羅利看著這座聖羅索爾的半身像說,當時多那太羅的藝術風格正在不斷發展。他能更精確地描繪人體,傳達人物的情緒。這件作品充份表達出聖徒在被斬首殉道之前憂傷的心情。
本次展覽也展出一件20世紀對多那太羅最引人注目的收藏品:《青銅聖母子》(Chellini Madonna)。四位天使在聖母旁圍成一圈(tondo),這樣的圓形構圖在當時佛羅倫斯很流行。這件作品本身就很特別,但檢視中空的背面後就可得知,多那太羅創作這件作品的目的,其實想利用它來鑄作玻璃複製品。但這絕非易事。羅利解釋,當時多那太羅在靠近威尼斯的帕多瓦(Padua)工作,恰巧是今日著名的穆拉諾玻璃工廠(Murano glass factory)的起源地。附近的玻璃製造商一定激起多那太羅運用這項媒材創作的渴望。
有件不可思議或者說極為誇張的事,就是在1976年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收購這件作品之前,英國有位年長的貴族多年來將這件青銅圓盤當作煙灰缸使用,完全不知道它是件巨作。
在展覽中欣賞多那太羅每一件不同的傑作就像拆開禮物般驚喜。我們能再次以全新的角度見識這位雕刻大師如何超越自己創作《大衛》雕像,更了解到他如何持續努力創造、發明、充份發揮自身的天賦。如果沒有多那太羅,很難想像文藝復興會是甚麼樣子。
「多那太羅:文藝復興的發明人」展覽,將在柏林Gemäldegalerie畫廊展至2023年1月8日。要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SMB.museum
此次柏林展覽由內維爾‧羅利(Neville Rowley)、弗朗切斯科‧卡利奧蒂(Francesco Caglioti)、勞拉‧卡瓦齊尼(Laura Cavazzini)、阿爾多‧加利(Aldo Galli)合作策劃。該展覽是柏林國家博物館(the Staatliche Museum zu Berlin)、佛羅倫斯巴杰羅美術館(the 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佛羅倫斯的斯特羅齊宮基金會(the Fondazione Palazzo Strozzi)以及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之間一次特別合作。每座場館的展覽版本將略有不同,例如某些作品和外借展物。展覽在佛羅倫斯開幕登場,將在2023年2月前往倫敦展出。
原文:Celebrating Donatello, One of the Fathers of the Early Italian Renaissance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相關文章。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