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教科書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應了,指歷年教材都寫「是人」,從未寫過「斯人」。很多中国網民聞言,都覺得不可思議,形容是「曼德拉效應」,甚至驚嘆活在「平行宇宙」。
香港的中文科課程,似乎沒有孟子這段話(至少我唸書的時候沒有),但由細到大,無論電視電影或報章雜誌,我記得所有人都是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向家人朋友求證,他們的印象都跟我一樣。然而孟子的原話究竟是什麼呢?簡單答一句:查歷代《孟子》刻本,的確都寫「是人」,沒有「斯人」。(參見附圖)
「是」和「斯」的意思在這裏是一樣的,都表示「這個」。如果你不是直接引述孟子原文,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不算錯,因為語意並無分別。值得思索的問題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以為孟子說「斯人」呢?
其實不必扯到「平行宇宙」那麼遠,你只須了解人類記憶力的局限就夠了。「斯人」儘管跟「是人」意思全同,但「斯人」出現於著名詩文的頻率,遠較「是人」高,我隨便憑記憶舉幾個例吧:《論語》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杜甫詩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包含「是人」的金句,你又數得出多少呢?
聽得越多,印象自然越深。所以你若要用文言文表達「這個人」,下意識最先彈出來的字詞,通常都是「斯人」而非「是人」。其實把孟子金句誤說成「斯人」,古已有之,近代大眾媒體不是始作俑者,它們只是加深這個錯誤印象而已。
同類現象,也發生在蔡楓華身上——多年前我在蘋果專欄已寫,蔡楓華根本從未說過大家「記憶中」的「一剎那光輝唔代表永恆」,他的原話是:「一時光輝未必係永恆嘅。」
看懂了嗎?人的記憶是靠不住的,集體記憶亦然。極權政府深明此理,所以最喜歡利用「文妓」、「網軍」之流,日以繼夜散播假資訊,意圖植入錯誤記憶,竄改歷史。
不禁想到近日香港法院審理支聯會案,鄒幸彤在庭上談及1989年6月4日北京共軍屠殺平民時,按照客觀事實使用「大屠殺」、「殺戮」等字眼,竟馬上遭控方反對,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也插手阻止,批評鄒幸彤說的是「政治」用語,下令她用「中立」字眼,像控方一樣改稱「六四事件」。
謊言說一百次,就會變成「事實」。「洗腦」有沒有用?想想孟子和蔡楓華的金句,你已心中有數。可悲的是,中国人只察覺到「斯人」的真相,卻似乎還未從種種假新聞、假歷史的迷夢中清醒過來。抑或即使清醒了,也依然在裝睡?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