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政策不能挽救中國經濟。中共在面臨債務增加、貨幣貶值、消費需求下降、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採取了毫無意義的自相矛盾的經濟政策:減息、增加信貸、實施「清零政策」。

可以說,目前中國經濟的狀況比30年前、甚至40年前更糟,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並未在崩潰的邊緣徘徊,而北京當局似乎並沒有解決方案。

目前,製造業活動在下降,過去三個月一直在不斷地收縮。9月份出口疲弱,進口下降。由於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消費者減少支出。7月份零售增長率為2.7%,而預期為5%。結果,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2.5%。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的CPI漲幅上限為3%,這是中共認為對經濟有利且健康的通脹水平。低於3%意味著經濟增長過緩。

大約20%的中國城市青年失業。新樓價格一直在下降,8月份的房屋銷售同比下降了27%。中國面臨由房地產行業引發的債務危機,該行業約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約佔中國總債務的26%。標普的分析師表示,中國約有20%的房地產商有違約的危險。

在這張未註明日期的照片中,是由房地產巨頭恒大在北京建造的一個住宅區。(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在這張未註明日期的照片中,是由房地產巨頭恒大在北京建造的一個住宅區。(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由於房地產商沒錢完工,業主拒絕支付按揭。這些按揭預計將對價值1,330億美元的債務產生負面影響,並造成違約和違約危險的惡性循環。

據估計,房地產崩盤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該行業對GDP的貢獻。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已經對鋼鐵生產等相關產業產生了負面影響。29%的鋼廠已宣布瀕臨破產。房地產和建築業加在一起約佔城市地區就業的15%。據估計,如果房地產相關投資減少20%,中國可能會損失5%到10%的GDP。

從全球來看,中國對鋼鐵需求的減少,導致鐵礦石價格自3月以來下跌了36%。依賴鋼鐵、煤炭、金屬等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收縮,他們發現更難支付從中國獲得的「一帶一路」貸款的利息。債務負擔有可能壓垮中國的許多「一帶一路」建設者,同時最終增加了此前被忽視的公共債務風險。

「一帶一路」項目每年的貸款規模達到數百億美元,僅2021年就有約595億美元。現在,陷入困境的借款人提出重組和取消債務的要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由於中國60%的對外貸款發放給了目前處於債務危機中的國家,預計這一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成千上萬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這讓即將到來的債務災難雪上加霜。LGFV是地方政府出售債務的工具,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據估計,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總價值接近8萬億美元,約佔中國GDP的一半。

通常,地方政府會通過出售房地產來償還LGFV的資金。但隨著房地產銷售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下降了31%,這讓地方政府如何償還債務變得不明朗。標準普爾認為,30%的地方政府正處於危機邊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地方政府債務的大部份來源於北京強行下令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需要。實際上,中共的中央計劃者命令地方政府創造債務;現在,它們只能獨自承擔責任。

銀行業也面臨債務危機。不良貸款一直在不斷地增加。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的處理增加了18%,而中小型銀行的貸款註消率增加了37%。今年8月,中國政府向中小型銀行注資470億美元,以保持它們的流動性,這些現金是通過出售基礎設施債券籌集的。中國的私人債務目前佔GDP的184.49%,而政府債務今年預計將達到GDP的70%左右,總債務將達到GDP的250%。

接近9月底時,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觸及7.2368的歷史低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7.1690,突破了中共政府設定的1美元兌7元人民幣的門檻。

為了應對糟糕的經濟數據,中共政府宣布,自10月1日起,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中央政府還將稅收優惠擴大到在同一年出售自有住房,並重新購買住房的人。表面上,政府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增加流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的現金流。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樣做的力度太小、也太遲。其他人則指出,這些擴張性政策將使情況惡化。

中共試圖通過兩種策略來解決經濟不穩定問題,保持低利率並增加貨幣供應,以促進經濟增長。北京還計劃嘗試拯救人民幣。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向銀行系統注入了1,220億美元,高於上周的129.2億美元,流動性增加了843%。低利率和增加的流動性將人民幣匯率推至幾十年來從未見過的低位。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通知國有銀行為大規模購買人民幣做好準備,以支撐人民幣匯率。增加貨幣供應的同時,試圖提高人民幣的匯率似乎相矛盾。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自2021年12月以來一直在不斷地下降。

儘管經濟下滑,但中共仍堅持「清零政策」。2020年上半年大流行封城期間,230萬家企業倒閉。兩年半後,北京拒絕放棄其嚴厲的政策。這導致投資者和消費者坐擁現金卻無能為力,阻礙了經濟增長。

投資正在撤離中國。外國人持有的中國債券數量在過去7個月裏逐月減少,總計減少了830億美元。一些投資銀行已將中國GDP增長預期下調至3%,野村證券(Nomura)則將其預期下調至2.7%。

在人民幣重新走強、房地產行業反彈以及中國巨額債務的解決方案出現之前,中國經濟無法復甦。考慮到目前的政策,短期或中期內似乎不可能找到解決辦法。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安東尼奧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為各種國際媒體撰稿。他的一些中國著作包括《超越「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國經濟簡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hina's Conflicting Economic Policie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