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音樂劇《咸美頓》(Hamilton)演繹美國開國元勛咸美頓(Alexander Hamilton)力爭上游以至受人擁戴的人生故事。美國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2016年有一集節目中,在史上第一次感恩節的橋段裏出現了一個杜撰的特別來賓: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Netflix 2018年上映的喜劇電影《牽線》(Set It Up)中,有個角色說,他的財力「完全不能和洛克菲勒相比」。
幾百年過去了,為何我們的戲劇、電視或電影中還經常出現這些歷史人物?因為他們都是傳奇人物,有的是大富豪,有的是大慈善家,有的是商界巨擘。也許你是企業行政總裁,想學習歷史名人的思想;也許你是創業新手,想尋找動力和靈感。本文蒐集6則歷史名人語錄,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迪。
亞歷山大•咸美頓(Alexander Hamilton)
「我的企圖心很強,因此我不屑做店員這類卑微的工作,我要跳脫這些命運的枷鎖。我並不喜歡冒險,但為了往上爬,我願意賭一賭……我指的是為後世鋪路。」
——摘自亞歷山大•咸美頓的信件(1769年)
咸美頓出生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出身貧寒。上文這封信是他12歲時寫的,信中述說他偉大的志向與夢想。咸美頓17歲時,一場颶風摧毀了他的住所,當時,身為孤兒的他是一家店的店員,他在當地報紙發表了一篇災難報道。當地的商人賞識他的才華,便籌了一筆錢送他去北美上學。後來,咸美頓成為美國的開國元勳,並奠定美國經濟體系基礎;但這一切成就都始於他的遠大志向與無比決心。咸美頓想像自己是在「為後世鋪路」,而這種鋼鐵般的信念,對每個艱苦創業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借鑑。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我)習慣用保守的措辭來表達意見。當我談到可能帶有爭議的話題時,我不會使用『當然』『毫無疑問』這種武斷性詞彙,我會說『我推測這件事是這樣』;『在我看來』或『基於甚麼原因,我認為應該如此』;或『我猜是這樣的』;或『如果我沒弄錯的話,就是如此』。我覺得這個習慣令我受益良多。」
——摘自班傑明•富蘭克林自傳(1789年)
富蘭克林是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著有《致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一書,他也是個偉大的發明家,人稱「電力之父」。他是個求知若渴的人,拿到新書經常看到深夜,他認為這便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他也喜歡辯論,所以除非他有十足把握,否則說話總是留有餘地。他比較喜歡說「看起來好像」「我認為應該」「我猜想」「如果我沒弄錯的話」。富蘭克林認為這種說話方式很重要,因為如果你說得太絕對但卻是錯的,別人可能不會糾正你,那你就會繼續錯下去。在企業界,對高層經理人來說,這種說話技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開會、發表聲明或面談時,更顯重要。說話保留餘地是一種智慧,因為生活中很少有100%肯定的事情。
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
「我們的工廠、礦井裏有幾千名工人,僱主對他們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而對工人來說,僱主也似乎是個不存在的人。他們之間沒有任何交流,形成僵化的階級制度,彼此不了解往往就會變成彼此不信任。階級之間沒有同情心,彼此懷有敵意……僱主和僱員之間、資本和勞工之間、富人和窮人之間時常發生衝突。」
——摘自安德魯•卡內基的書(1889年)
卡內基是一位鋼鐵巨頭、商界領袖和慈善家,他在《財富福音》(The Gospel of Wealth)一文中闡述了他將大部份收入(約3.5億美元)捐贈給大學、圖書館和其它機構的原因。同時他也談到資本主義的陰暗面,他說,他相信競爭的好處大於壞處,但他也承認,僱主和員工之間、白領和藍領之間卻會產生很大的隔閡。每個有成就的經理人都清楚這一點,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扭轉這種(對峙的)態勢,儘可能去理解與包容員工和顧客。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審慎、冷靜和公正的批評總是有益的,每個有上進心的人都應該欣然接受。我遭受過相當多的負面批評,但說真的,我並沒有因此感到苦惱,也沒有對批評者心生不滿。我也不會想回擊那些本著良心直言批判我的人。無論悲觀論者吵得多大聲,我們都知道世界正在穩步且迅速的變好,在我們感到沮喪或遭受屈辱時,都要記住這是一件好事。」
——摘自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書(1909年)
洛克菲勒是一位石油大亨、傑出商人和慈善家,他是舉世聞名的大富翁,也是美國第一位億萬富豪。1918年,他身價12億美元。洛克菲勒創建標準石油公司時遭遇許多批評,但他並不擔心那些反對聲浪。他把合理的批評當作實現自己目標的動力,但絕不會被負面批評耗去他的時間或精力。企業領袖都善於聆聽各方意見,但不會因此而偏離自己的終極目標。換句話說,對外界的意見,他們會持保留態度。
獲加夫人(Madam C.J. Walker)
「我在美國南方棉田農場長大,曾當過洗衣工,也當過廚師,後來我開始製造和銷售護髮用品……我在自己的家園蓋了工廠。」
——摘自獲加夫人的演講(1912年)
獲加夫人原名莎拉•布里德洛夫(Sarah Breedlove),是美國第一位白手起家的女性百萬富翁,她製造一系列女性黑人專用的護髮產品,最終致富。她發明了一套護髮術,包括護髮膏及使用鐵梳子梳頭,後來稱為「獲加系統」(Walker system)。她高超的自我推銷術不僅贏得顧客的心,也吸引成千上萬人接受她的培訓,成為挨家挨戶推銷的銷售員。獲加夫人出生前不久,原為黑奴的父母剛獲自由,她成了第一批自由身的黑人孩子,因此在創業的路上,她必須比同儕更加努力,她最初的資本只有1.5美元現金。獲加夫人在演講中說,「我族的女孩和婦女不可害怕從商,只要懂得勤儉,有耐心,有毅力,用心去經營事業,你就能從眼前的許多商機中找到成功之路」。
亨利•福特(Henry Ford)
「如果權力和機器、金錢和商品無法幫助人類過自由生活,那就一無是處。這些東西只是用來達成目標的手段。例如,我認為那些以我名字命名的機器不光是機器,如果僅此而已,我會去做其它事情。我把那些東西當作實踐經商理論的具體證據,而我說的經商理論,是一種能使生活環境變好的理論。」
——摘自亨利•福特的書(1922年)
福特是一位商界巨頭、量產產線開創者及福特汽車創辦人。他推出的「福特T型車」是一種普羅大眾都買得起的廉價汽車,1908至1927年期間共售出1,500萬輛。福特雖家財萬貫(1918年財產有1億美元),但他強調一個重要觀念:金錢只是獲取自由的一種手段,除此之外毫無意義。他對經商也有類似的看法——任何一種創業,其最終目的應該都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企業家若能抱持這種價值觀,將有助於企業永續經營。
轉載自《企業家》(Entrepreneur)
賦予企業人士改變世界的力量。企業家®(Entrepreneur)致力於激勵世界上有遠見的領導人,他們有責任透過他們的創新理念、企業和觀點做出改變。
原文:6 Pieces of Timeless Business Advice From Ford, Hamilton, Rockefeller, and More 刊於《企業家》網站。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