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自產晶片數量連續8個月下降,被中國媒體稱為「創13年來最差紀錄」。同時,今年截至8月底,中國晶片企業註銷的數量超過去年同期,也刷新了該行業倒閉潮的紀錄。

中共統計局9月份公布數據稱,中國集成電路的產量8月份同比下跌24.7%,截至8月底的累計晶片產量為2,181億塊,同比下跌10.0%——與2009年以來中國晶片半年產量、年產量持續增加的走勢相悖,被中國網絡媒體「科技plus」稱為「13年來最差紀錄」。

此外,今年前8個月,中國晶片企業倒閉的數量為3,470家,高於去年同期的3,420家和前年的1,397家。

晶片技術在中國一直被視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之一。中共官媒《科技日報》於2020年9月曾羅列出35項「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製造晶片的光刻機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就是晶片。時隔兩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思晶片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同比下跌81.5%。

對於晶片等關鍵核心技術,中共近年來一直想用「舉國之力」來解決。早在1999年,中共原信息產業部、財政部就投資啟動了「星光中國芯工程」。

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於2018年在清華大學一次涉及中國晶片的公開演講中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非常危險。吳的觀點當時被批為「有投降主義的意味」。

9月6日,中共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仍然聲稱要用「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等。

華為海思困局

華為於2022年1月1日稱,今年要「繼續出發,向『芯』而行」,但華為海思晶片上半年的出貨量同比暴跌,第二季度的全球出貨量份額佔比已低至0.4%。

日本高科技公司董事長德森10月9日對大紀元說:「海思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本身沒有晶片生產能力。短期看,美國制裁海思,台積電不能為其生產晶片,海思設計的晶片不能及時變成產品,行業收入必然受影響。」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及其68家非美國關聯公司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因此在未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的前提下,美國企業不能向華為供應產品。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要求任何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出的晶片,必須先經過美國批准才能出售給華為,因此中芯國際、台積電等半導體廠終止了替華為代工。

德森說:「長期看,晶片設計軟件公司,不能提供給海思晶片設計軟件的維護、升級,必然會導致海思設計的晶片競爭力下降,將來行業收入很大可能會持續走低。」

倒閉潮的六大原因

德森表示,中共政府以舉國之力發展晶片,中國成立了大量的晶片公司,也出現了很多亂象,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短命晶片公司。他分析有以下六大原因:

原因一:很多晶片公司的成立僅僅是因為這個行業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就是衝著補貼去的,並不是因為適合設計生產晶片。德森說:「如有報道稱,某服裝公司成立晶片子公司,這樣的公司必然不會有任何成果。」

原因二:即使公司的創始團隊有相關晶片技術資源背景,為了趕上投資風,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倉促成立公司,在公司順利的時候看不到問題,在公司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各自的個人利益導致公司分崩離析。

原因三:短時間能成立大量晶片公司,必然會導致晶片從業人員的緊缺,這就造成了晶片公司雇人成本的上升和頻繁的人事變動,更加不利於晶片產品開發,造成經營困難。

原因四:新成立的晶片公司為了獲得大量投資,往往故意誇大行業前景,忽略開發技術困難,縮短開發項目耗費的時間。然而晶片行業是個需要持續研發和長時間積累的行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的長時間投入,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

德森說:「投資方已經習慣了以房地產為代表的短平快的盈利模式,所以在公司發展不如預期的時候,投資方和企業界很容易產生隔閡,導致投資人撤資。」

原因五:為了滿足投資人快速盈利願望——這在很多時候僅是不切實際的願望——晶片公司從上到下,都有快建立表面業績的需要。再加上公司員工很多都是挖過來的,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瞭解,必然造成無法有效的統籌規劃,各個部門為了完成業績都會盲目燒錢和擴張,只注重表面,沒有人能靜下心來開發產品。

「甚至有些公司,公司給投資人講前景看PPT,員工給上級講前景看PPT,沒有做具體工作,導致基礎設施根本不適合晶片生產。」德森說,「這造成公司資金大量浪費,最後導致資金鏈斷裂。」

中國企業在外挖人才,但又難放手信任,可參看原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的經歷。2022年8月,原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在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的訪談中,首度表示自己加入中芯國際是「一個錯誤」,是一生中做過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蔣尚義坦言,自己是美國公民,也因是台灣人而不被中方信任。蔣尚義在半導體工業界工作45年,在行業有較高名望。

原因六:很多公司即使生產出晶片,因為初期對自己產品的預估過高,以及無法控制良率和成本,短期也無法盈利。同時,科創板吸納不了太多這類公司,所以這些公司無法在股市中「吸血」。而無法盈利又打擊投資人信心,導致無以為繼。

德森認為:「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就是最好的例子,投資千億卻一顆晶片也沒做出來。幾乎在所有環節上都存在問題,但因為是政府主導的盲目擴張,也就沒有人仔細審查,千億資金打了水漂。」@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