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傳媒報道,一名學生因反送中運動案件被判入更生中心,去年完成服刑後,被某間大學以「有損校譽」為由開除學籍。學者鍾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該名學生已經受到監禁刑罰,學校仍然取消他的學位,無疑是雙重刑罰,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有前中大學生會幹事憶述,時任中大校長沈祖堯在2012年曾公開支持一名因社運案件而被判監的學生,更為該名學生的訴訟提供經濟援助,感嘆類似事情今時今日沒有可能再發生。

《明報》9月13日頭版刊登一名20歲青年「阿M」(化名)的專訪。他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因藏有攻擊性武器和襲警罪成,被判入更生中心,去年完成服刑後應大學要求出席紀律聆訊。

阿M憶述,校方當時只問了數條問題便了事,沒有向他了解在服刑之後有甚麼成長。其後,校方以「有損校譽」為由開除他的學籍,令他和父母都感到震驚。阿M說連懲教人員也對大學的決定感到驚訝,而同一間大學有另一名在同期服刑的學生也被開除學籍。

阿M幾經掙扎,決定再報考中學文憑試(DSE)英文科,上個月成功考入第一志願,升讀另一間大學。他在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仍對上一間大學的決定感到失望,「我坐完監,已受應有懲罰,是否應給予機會更生人士?想讀書及學番好,為何不給我們機會?這是雙重懲罰。」

在服刑第二階段,阿M曾入住中途宿舍,當時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善導會邀請下,讓阿M到中心工作,負責謄寫訪問錄音和協助研究。葉兆輝曾去信該大學說明阿M為人及工作表現良好,但校方沒有改變開除學籍的決定。另外,警務處長蕭澤頤在得悉阿M被大學開除學籍後,曾探望並鼓勵阿M,並私下提供協助。

葉兆輝:大學應該有教無類

曾協助阿M的葉兆輝14日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大學應該有教無類,社會要「好好挽留」二千多名因反送中運動被判囚的學生,「所謂影響校譽,其實正正係唔畀年輕人一個機會先係最影響校譽」、「如果唔接納呢班年輕人,更將佢地推去另一邊」。

鍾劍華: 雙重刑罰、違背教育本意

學者鍾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直言,現時大學管理層都不是以教育為目標,而是以討好政府和配合政府為目標,以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們只會做得「更左、更盡」。他亦認為,事件當中是有政府意志在配合的,「你看大學對待學生會的態度都很一致,便可知一二」。

鍾劍華認為,學生阿M已經受到監禁刑罰,但學校仍然取消他的學位,這無疑是雙重刑罰,本身違背了教育的本意,「這些檢控很多都是政治檢控,所以大學的做法,根本就是整個政治迫害的一部份」。鍾劍華質疑「破壞校譽」根本不是理由,因為大學以前也會收一些犯了罪的學生,甚至殺人犯,去讀他們的遙距課程。

林兆彬: 沈祖堯曾支持社運案學生

曾任中大學生會幹事和學聯副秘書長的前區議員林兆彬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學生在服刑後被踢出大學的情況很可悲。他指出,近年政治環境徹底改變,大學校方紛紛與社運學生劃清界線,不為他們提供任何支援之外,還會主動「落井下石」,例如打壓學生會。

相反,林兆彬憶述在2012年,一名中大學生因為衝擊遞補機制諮詢論壇被判監3星期,時任中大校長沈祖堯向教職員、學生和校友發信,提到「維護學術自由、捍衛個人權利和追求社會公義,是大學的基本價值」,又表示,相信該名學生的行動,絕對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出於對香港的關心及對民主人權的追求;他稱會以個人名義,為該名學生的訴訟提供經濟援助,並叮囑學系老師及大學輔導長,跟該名學生保持聯絡,提供必要支持。

在當年的公開信中,沈祖堯更表示,明白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時,有時可能會採取一些較激烈的行動,並呼籲在和平非暴力及尊重法治的原則下,表達訴求,努力爭取社會公義。林兆彬認為當年大學校長支持社運案件學生的事情,今時今日沒有可能再發生,亦反映現時的大學已經成為政權的維穩工具。◇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